《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3》發佈:與去年相比全國城市健康水平上升2.1%

【環球網報道】10月31日,《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3》發佈。結果顯示,整體看近四年全國城市健康指數呈現穩步上升態勢。首先,指數2023較去年相比全國城市健康水平上升2.1%,在269個參評城市中有249個城市健康指數出現上升。其次,從指數水平分級來看,頭部城市比例提高,引領級、優質級城市數量增加,較去年新增引領級城市3個、新增優質級城市24個,而排位靠後的發展級、追趕級城市數量有所減少。

長三角、珠三角、遼中南城市羣健康水平排位靠前

從區域分佈來看,全國城市健康水平存在明顯的區域分異,東部沿海城市健康水平引領全國。東部地區引領、優質級城市大幅增加,中部地區提升明顯,追趕級城市數量減少。從城市羣來看,遼中南、山東半島進步顯著,長三角、珠三角、遼中南城市羣健康水平排位靠前,長三角主要體現在健康效用較好,珠三角則是健康環境維度優異,遼中南在健康設施方面比較突出。

此外,健康環境、健康效用的區域格局特徵較爲明顯,健康環境呈現“南優北低”、健康效用呈現“東高西低”的區域格局。健康環境產生空間差異的主要指標是空氣污染防控,尤其是空氣重污染天數,北方問題相對突出。健康效用則體現在居民體質合格率指標,東部地區高於西部。

大城市組健康水平四年間穩步提升。四年大城市組指數年均增長1.53%,近半數大城市評價爲引領級和優質級,且無追趕級城市。

從城市排名來看,上海、北京、南京、杭州、深圳引領全國,四年來均保持頭部城市水平。前十位大城市排名相對穩定,廈門、成都、福州新晉步入引領行列。此外,長沙、太原、濟南、南昌、唐山、鞍山等13個城市健康水平提升至優質級城市行列。頭部城市在健康服務、健康產業、健康設施上的優勢較爲顯著,尤其是醫療衛生經費保障、健康產業規模、健康設施佈局等指標。而福州、贛州、唐山分別在健康行爲、環境、效用版塊列第一,城市健康多樣性突出,各評價板塊的單項冠軍值得關注。此外,唐山、鞍山、南充排序上升較多,進步顯著。

中小城市組健康水平四年來加速上升,年均增長達到1.65%,追趕級城市數量有所減少,但尚無中小城市達到引領級。

中小城市組排名前十城市總體穩定,但位次競爭激烈。威海、衢州、湖州、麗水和通化位列本次中小城市組前五名,中小城市組的頭部城市在健康行爲、設施、效用方面相對較好。例如威海在慢病防控上表現突出,衢州在支撐設施方面具有優勢,通化排名大幅提升,尤其是健康類核心設施排在前列,湖州在健康效用的體質水平上排名第一,麗水則是健康行爲方面表現亮眼。

中國城市在預期壽命、醫療服務、城市綠化方面具有優勢

基於全球城市健康評價的熱點,《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3》創新性地開展了11個國家共19個國際城市健康水平的比較研究,基於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評價體系,選取了醫療條件、生活行爲、城市綠化、環境治理、預期壽命5方面共11項指標進行評估分析。

結果顯示中國城市在預期壽命、醫療服務、城市綠化方面具有優勢,而國際城市則在環境治理、生活行爲方面表現突出。從中國城市來看,北京醫療條件在19個國際城市中位列第一,上海預期壽命位列第二、醫療條件位列第五,廣州較爲均衡,醫療條件、城市綠化、預期壽命均位列前五名。

長三角和東北地區的老年人均養老服務設施數量佔據優勢

爲充分了解分析當前國內城市養老設施服務供給能力,剖析“9073”養老格局的設施支撐水平,本次城市健康指數彙總民政、工商、生活消費、在線地圖等多源數據,融合構建了國內首份可動態更新的養老設施清單,嘗試摸清實際提供服務的各類養老機構分佈情況。結果顯示,我國長三角和東北地區的老年人均養老服務設施數量佔據優勢,但存在設施供給類型存在差異,長三角城市社區支持養老設施數量相對充足,東北城市則是機構入住養老設施數量相對較多。

改善環境帶來人羣健康效益十分明顯

準確覈算生態環境改善所帶來的人羣健康效應和價值,對推動將綠水青山轉化爲金山銀山、將環境健康價值充分轉化釋放、提升地方發展品質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指數課題組以成都市爲例,探索性的基於薈萃分析(Meta-analysis)和綜合暴露反應(IER)模型,對城市環境健康價值進行計算。初步覈算表明在2022年成都市治理空氣污染帶來的健康價值爲45億,增加城市綠色空間帶來的健康價值爲56億,約是成都年度醫保基金支出的10.5%和13.1%,改善環境帶來的人羣健康效益十分明顯。

我國健康產業集羣化發展格局日趨明顯

我國健康產業集羣化發展格局日趨明顯,核心區域生物醫藥產業主要指標有較大年度增幅。京津冀地區臨牀資源和人才資源豐富,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在醫藥產業鏈互補性較強,形成了以北京爲創新研發核心的產業集羣。長三角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能力強,在研發與產業化、外包服務、國際交流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形成了以上海爲核心,江蘇、浙江爲兩翼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羣。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型經濟發達,市場經濟體系成熟,醫藥流通體系完善,圍繞廣州、深圳、香港等重點城市形成了發展潛力巨大的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羣。成渝經濟圈依託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等載體,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創新活躍,初步形成以成都爲核心的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羣,成爲西部地區重要的生物醫藥成果轉化基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