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包括流感、肺炎支原體、新冠等多種類型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明顯增加,甚至已出現疊加感染的情況。近日,中國疾控中心也發佈提醒,今冬明春需警惕多種呼吸道傳染病原混合感染。深圳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教授表示,大家在當下一定要注意做好防護措施,尤其是對老年人以及有基礎疾病的脆弱人羣來說,需要加強防範,警惕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混合感染的風險。
病毒疊加威脅大,脆弱人羣應特別警惕重症風險
據臨牀觀察,甲流、肺炎支原體和新冠病毒感染容易產生疊加感染,其中兩種病毒疊加感染及病毒和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疊加感染的情況更爲常見。
盧洪洲教授介紹,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症狀爲發熱、咳嗽、流涕等,但混合感染後不同人羣在臨牀症狀上也有差異。一般成年人感染後的症狀都較輕,但對於老年人以及患有基礎疾病的脆弱人羣而言,他們本身免疫功能較弱,一旦疊加感染後症狀會加重,且更容易出現重症和其他併發症,因此進行有效的治療及科學預防至關重要。
從預防的角度,盧洪洲教授建議大家及時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疾病最有效的手段,有助於建立羣體免疫屏障,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的風險。
而一旦感染,要及時明確病毒類型並進行對症治療。流感和新冠病毒在起病初期往往不會立即演變爲重症,但對於脆弱的人羣來說,隨着病程發展重症風險顯著增加。因此,要在感染後及早就醫、明確病毒類型、進行科學的抗病毒治療。
科學抗病毒治療,正確用藥是關鍵
隨着抗病毒藥物在市場上的廣泛應用,盧洪洲教授提醒患者在用藥時務必遵從醫囑、閱讀藥物說明書,確保安全有效用藥。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如有任何疑慮或不適,應及時向醫生諮詢,以獲取專業的指導和建議。對於有老人、基礎病患者等脆弱人羣的家庭來說,以下兩個概念更要牢記:
1. 知曉“藥物相互作用”。藥物相互作用指的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同時或先後序貫使用時,在體內相互影響,使藥效產生各種變化,從而影響藥物的療效性和安全性。例如老年人作爲高感染人羣,通常伴有基礎疾病,日常可能需要服用多種藥物來維持健康,如果不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病毒藥物,可能影響抗病毒效果,而且會導致某些慢性病原有常規用藥增效或減效,造成不良影響。
2. 肝腎功能不全患者需格外謹慎。肝腎功能不全可能影響藥物在體內的代謝和排泄,導致藥物停留時間較長,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因此,患者在使用抗病毒藥物時需要特別留意肝腎功能的狀況,應根據肝腎功能檢測結果調整藥物的劑量或延長用藥間隔。此外,儘量選擇對肝腎功能沒有明顯損傷的抗病毒藥物會更爲理想。
隨着近期呼吸道感染患者數量持續攀升,盧洪洲教授強調感染新冠或合併感染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應在感染後儘早使用小分子抗病毒藥物治療。同時,在用藥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儘可能選擇對肝腎功能沒有損傷的藥物,以確保治療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