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就醫更便捷、異地養老新模式……長三角醫療保障一體化加快推進

長三角區域是我國人口流動規模較大的區域,5年來,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持續分類推進各領域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協力勾畫民生福祉最大同心圓。作爲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試驗田”,長三角區域在醫療一體化方面正在進行哪些探索呢?一起了解。

羣衆看病就醫更便捷

今年70歲的姜女士,住在寧波市東錢湖鎮,隨着最近寧波天氣變冷,她和老伴商量着要去雲南走走。每次出門旅遊她都會就近去鎮上的醫院配些藥。她出生在上海,醫保參保地也在上海,退休後常年跟子女居住在寧波。開始幾年,她在寧波看病需要辦理轉外就醫手續。

2018年,寧波作爲首批長三角地區門診直接結算試點城市,開通了和上海之間的門診直接結算;後來又開通了全國的跨省異地門診直接結算和慢特病直接結算。現在姜女士不管在寧波還是上海,甚至去其他省份旅遊,一張醫保卡就搞定了。

寧波市民 姜愛國:現在回上海看病,或者在這裏看病,上海的醫保卡都可以看。不需要備案,特別方便。

一個長三角醫生的“雙城生活”

除了醫保報銷,醫療資源的協同發展,也讓長三角三省一市的百姓享受到同質化的醫療服務。李曉林是上海六院的醫生,去年,上海六院與安徽省立醫院合作,在合肥市長豐縣建立了上海六院安徽醫院,李曉林作爲骨科主任醫師,被第一批派往了安徽。

週二一大早,李曉林就趕到上海六院安徽醫院查房。患者萬江濤因爲車禍大大小小做了三次手術,可是仍然行走困難。五天前,李曉林給萬江濤做了髖關節鬆解加異位骨化切除手術,術後,萬江濤的髖關節功能明顯改善了。下一步,上海六院還要繼續加派專家到上海六院安徽醫院,完善各學科建設,利用上海的優質醫療資源加快帶動安徽醫療服務事業的發展。

加快培育異地養老新模式

除了醫療,人口老齡化也是當前長三角區域民生領域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爲應對老齡化問題,三省一市各級政府積極合作,培育田園式養老、旅居養老等新模式。

這段時間,家住上海的胡福增、徐德馨夫婦正在江蘇省宜興市的一家頤養中心享受旅居養老帶來的快樂。拉家常、秀才藝,胡福增夫婦和來自上海、南京等地旅居養老的老人們圍坐在一起,雖然剛認識不久,大家卻像是多年未見的老朋友,其樂融融。

上海市民 胡福增:江浙一帶的旅居基地,各種設施非常齊全,好多老年人在一起活動,感到非常快樂。現在到這裏旅居到那裏旅居,也是在看各個旅居點的養老情況怎麼樣。

爲滿足像胡福增夫婦這樣“候鳥老人”的康養需求,長三角各地整合資源,規劃建設了形式多樣的旅居康養中心。截至目前,已有來自江蘇、浙江、安徽等省份近40個城市的108家養老機構、近五萬張牀位面向長三角地區的老人開放。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