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48%、千萬患者受益!胰島素集採兩年“成績單”

記者從國家醫保局獲悉,我國有1000萬左右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2021年底,國家組織開展了胰島素專項集採,平均降價48%,國內胰島素價格基本回歸合理水平,集採結果於2022年5月開始落地實施。兩年來,糖尿病患者用藥規範性提高,用藥水平得到升級。

集採前,全國公立醫療機構胰島素年用量約2.5億支;集採後,中選胰島素22個月用量達6.5億支,平均年用量約3.5億支。這說明隨着用藥負擔降低,糖友們接受胰島素治療的可及性和規範性得到提升。同時,由於三代胰島素相比一代和二代胰島素在用藥頻率、依從性、安全性、血糖控制方面有一定長處,臨牀認可度更高,集採降價後縮小了與二代胰島素的價差,進一步提升可及性,間接推動了用藥結構升級。集採前,三代胰島素的使用比例爲58%,集採後提升到70%,向歐洲國家的用藥結構趨近。

同時,國家醫保局強調,集採並非最低價中標。擠出虛高藥價水分,降低羣衆負擔,是集中帶量採購的重要目標。包括胰島素專項集採在內的各批次集採都採取了競價模式,由企業自主報價,在競爭中形成合理價格。同時,中國市場需求量大,爲穩定供應、維持競爭活力,集採既不是獨家中標,也不是最低價中標。目前,各批次集採的競爭強度大致爲“4家中3家”“5家中4家”“6家中4家”等,在採購標書中均有明確條款,近似於“末位淘汰”,申報企業有很大機會中選,並允許不同企業有適度價差。行業內個別人過度渲染“最低價中標”,有故意混淆視聽、帶節奏的嫌疑,讓不瞭解的人誤以爲集採規則“極端化”,以至於價格太低影響質量,深層次原因是部分人不適應集採下的公平競爭環境,希望回到原來“定高價”“拼銷售”的老路。

胰島素集採通過“量價掛鉤”博弈,引導企業讓利患者,同時避免臨牀使用較大波動。從結果看,參與首輪胰島素集採投標的主流企業均中選,整體價格降至全球較低水平。胰島素集採2年的協議期將於2024年5月份期滿。近日,國家組織藥品聯合採購辦公室發佈了全國統一開展胰島素接續採購的標書。採購標書明確企業報價“不得高於首輪集採最高中選價”,防範價格回彈;對競價中排名靠前的,在協議量和醫療機構選擇上予以傾斜,以鼓勵企業讓利患者。

(總檯央視記者 張萍 鄭怡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