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和諾德全球高級副總裁周霞萍:以患者爲中心加速創新、擴大合作

近日,跨國藥企諾和諾德在京發佈《諾言必踐:諾和諾德中國可持續發展白皮書2020-2023》(以下簡稱“白皮書”)。這是諾和諾德第二次發佈可持續發展白皮書。該冊白皮書參考多個可持續發展領域國際標準,包括六大核心章節,全面梳理了公司近年來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的積極進展。

同日,諾和諾德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裁周霞萍接受環球網健康的書面專訪,講述了諾和諾德植根中國30年的原則和願景。

環球網:這是諾和諾德第二次發佈可持續發展白皮書,企業的初衷是什麼?

周霞萍諾和諾德始終是可持續發展的倡導者。此次白皮書的發佈,彰顯了諾和諾德對於根植中國、長遠發展的承諾,以及作爲行業領軍者的責任與擔當。作爲一家使命驅動的企業,我們堅定踐行公司的“三重底線”原則,推動財務、社會和環境責任的協同發展。我們以“循環零污染”爲引領,以行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面向未來,我們將繼續加速創新,擴大合作,造福更多患者,推動可持續發展,爲建設健康中國做出貢獻。

環球網:2024年是諾和諾德中國成立的30週年在“植根中國,服務中國”方面,企業有何願景?

周霞萍三十年來,諾和諾德植根中國,與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共生共贏。在“贏+2030”長期戰略指導下,我們致力於做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讓更多中國患者獲益於諾和諾德的創新產品。我們將繼續以患者爲中心,加速創新、擴大合作,推動可持續發展。主要從三個方面持續努力:

一是繼續深化全產業鏈佈局:通過“雙中心,三引擎”的戰略佈局,更好地服務中國患者。“雙中心”指的是位於天津和上海的法律實體被認定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三引擎”指的是在華貿易和創新引擎位於上海,生產引擎位於天津,研發引擎位於北京。

二是加速創新:截至2024年2月,我們引入中國19款創新藥物和10款創新注射裝置。未來,我們會將更多、更好的創新藥品加速引進中國;實現中國與全球創新同步,並在立足糖尿病治療領域的同時,進軍更多疾病領域。

三是擴大合作,打造攜手戰勝糖尿病和其他嚴重慢性疾病的生態圈:支持中國相關政府部門和機構,加大糖尿病的篩查力度,提升基層醫生診療能力,幫助患者實現疾病的“早診斷、早治療、早獲益”;通過預防的方式,扭轉糖尿病上升的曲線,例如,對肥胖的探索;我們也將把握機遇,與更多夥伴共同打造中國的數字化健康解決方案,更好地幫助患者。

此外,作爲一家使命驅動的公司,我們將繼續秉持“三重底線”,踐行財務、社會和環境責任,推動可持續發展。

環球網:諾和諾德在天津投資約40億人民幣建廠,爲何堅定在華投資?

周霞萍:今年3月,諾和諾德宣佈在天津投資約40億人民幣用於無菌製劑擴建項目,進一步提升在中國的產能,滿足中國患者對創新藥品的用藥需求。天津是我們在華髮展的出發地。三十年來,我們的初心從未改變,我們將持續推動創新、深化合作、加速藥品本地化生產進程,服務更多患者,助力‘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目標的實現。

環球網:當下中國醫藥創新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諾和諾德如何加強與中國醫藥創新的合作?

周霞萍近年來,隨着醫改的不斷深入,創新環境持續改善。諾和諾德與中國醫藥創新浪潮同頻共振,持續探索有效的合作創新路徑:

在研發層面,首先是近期邁入四週年的“中國同創”。該項目既包括臨牀研發流程的升級優化,也包括與外部夥伴合力建設臨牀試驗基地。“戰略合作中心”模式通過促進與醫院的交流與合作,在強化合作機構臨牀試驗能力和診療水平的同時,讓中國醫療智慧惠及全球。目前,已與不同省市的16家醫療機構(34個專業科室)建立臨牀研究戰略合作中心,實現臨牀試驗基地共同建設。

作爲諾和諾德合作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INNOVO®開放創新平臺持續攜手本土創新力量,搭建醫藥開放創新合作的新生態。約100個創新概念和構想得到評估,目前該平臺已達成 40 個合作意向;其中,已有2個項目被正式納入諾和諾德的研發管線。

同時,在數字化創新層面,我們在2020年成立了數字化健康中心,2023年5月,啓動中國數字化創新中心,幫助更多前沿技術落地。2023年進博會上,我們宣佈了數字化健康生態聯盟的成立,與更多本土創新公司共創共享,打造中國定製的數字化健康解決方案,幫助患者享有更高質量的生活。

環球網:在助力中國慢病防控方面,諾和諾德做了哪些貢獻?

周霞萍目前,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約1.4億,中國成年人中肥胖人羣比例佔到16.4%,我國罕見病患者羣體已超過2,000萬。這些嚴重慢性疾病領域的健康教育、篩查、診斷、治療、長期管理、基層診療等多個環節,仍有巨大的未被滿足的需求。

諾和諾德推動多方合作,共同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助力健康中國。具體來說,包括搭建覆蓋糖尿病、罕見出血性疾病、心血管代謝疾病等領域的學術交流平臺,持續推動診療水平提高。

在糖尿病治療領域,支持政府分級診療工作,幫助基層醫院建立內分泌科室,推動全科醫生培養和患者篩查工作,持續推動糖尿病診療水平提高。例如,持續支持開展糖尿病及併發症篩查項目,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助力及早診斷:2016-2023年期間,共計在全國開展超31,000餘場活動,篩查約329萬人次,其中約171萬糖尿病患者以及近136萬高危人羣。

支持開展心血管風險評估項目,提升醫患對心血管風險的關注,以及跨科室醫生管理2型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診療能力。項目參與醫院超3000家,參與培訓醫護人員5萬餘人,被評估患者超過280萬名。

支持開展“藍色縣域”項目,助力縣域醫院內分泌科室建設發展:項目通過政策解讀與醫院科室建設經驗分享、醫院交流互訪、上下級醫院聯動等方式,全方位助力縣級醫院內分泌科室建設和能力提升,自2017年啓動至2023年,該項目已覆蓋全國1,500餘個縣區的近2,600家醫院。

支持開展“首席醫生”項目,助力實現糖尿病分級診療:2018-2021年,該項目共培養了3,000多名社區糖尿病首席醫生,覆蓋全國45個城市。2022年項目組組織專家完成《基層糖尿病特色門診建設標準》撰寫,並認證通過241家基層醫院,推動了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管理能力的持續提高。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