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已現登革熱本地病例

昨天,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衆號發佈,番禺區鍾村街已出現登革熱本地病例,提醒市民注意防範。尤其是兩週內自登革熱流行區(東南亞、南美洲等地區)返回的市民,如果出現發熱、皮疹或全身痠痛等症狀,請立即到正規醫院就醫並告知旅居史,避免延誤病情導致重症。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伍仞 通訊員穗疾控

登革熱傳播途徑

廣州市疾控中心專家指出,登革熱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徑傳播。人與人之間一般不會直接傳播疾病。

在廣州,傳播登革熱病毒的主要是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登革熱患者或隱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後,病毒在伊蚊體內一般需經8~10天的增殖,再通過叮咬將病毒傳播給人。

登革熱典型症狀

由於會引起劇烈疼痛,登革熱又被稱爲“斷骨熱”,典型症狀可以歸納爲“突發高燒+三紅徵+三痛+皮疹”。

突發高燒 體溫可升至39℃~40℃甚至以上。

三紅徵 即面、頸、胸部潮紅。甚至出現眼結膜充血、淺表淋巴結腫大、牙齦等無端出血等。

三痛 劇烈頭痛、全身關節痛、肌肉痠痛。

皮疹 四肢軀幹或頭面部出現充血性皮疹或點狀出血皮疹。

專家指出,如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病毒,也不用過於驚慌。登革熱患者一般預後較好,經及時治療後,基本可以康復,但也有少數患者會發展爲重症甚至死亡,請大家務必科學防範。

特別提醒

避免蚊蟲叮咬是預防登革熱的關鍵。

市民家中應做好翻盆倒罐清積水,減少伊蚊幼蟲孳生。

防蚊貼士

清理住家及周圍積水,保持環境整潔。

水生植物要定期換水洗瓶(每3~5天至少1次)或者改爲土培,不要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

外出應儘量穿淺顏色的長袖衣裳和長褲,減少皮膚暴露,在外露的皮膚上塗蚊蟲驅避劑。

安裝紗門紗窗,睡覺時使用蚊帳、蚊香和(或)電驅蚊器等滅蚊產品。

蚊蟲頻繁出沒時間(早上7~10點和下午4~7點)減少外出,如需外出,避免在樹蔭、草叢或其他蚊子習慣棲息的陰暗潮溼處逗留過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