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和法國生育率創新低

參考消息網5月21日報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19日報道,雖然歐洲有較多國家的扶持生育政策走在前面,但如今該地區少子化程度加速加劇。2023年芬蘭和法國生育率創下歷史新低。背景因素在於社會價值觀日益多元化,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強。目前沒有阻止少子化趨勢的“特效藥”,各國都在不斷探尋解決之道。

2023年,芬蘭總和生育率爲1.26,這是顯示一名女性在一生中所生育孩子數量的指標,這是自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歷史新低。法國生育率也持續下滑。法國國家統計和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2023年總和生育率爲1.68,是二戰結束後的最低水平。

生育環境日臻完善,爲何生育率反而下降?芬蘭圖爾庫大學教授馬裏卡指出:“在芬蘭,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生孩子,這並不是增加育兒補貼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副教授卡特琳指出:“地球變暖,通脹高企,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強,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生或少生孩子。”背景因素裏還有這種價值觀的傳播——即使不生兒育女,也可以擁有積極而充實的人生。

芬蘭政府對此深感危機,於2021年發佈人口政策指南,將生育率長期目標定在1.8。芬蘭還計劃出臺人口政策報告。法國總統馬克龍1月發佈制度改革方案。具體方案包括產假可以休6個月,育兒假原本可持續至孩子3歲,現在有所縮短,但會大幅增加育兒補貼。

其他發達國家同樣面臨嚴峻形勢。美國2023年的總和生育率爲1.62,是1950年以來的最低紀錄。新冠疫情導致移民受到限制,由此帶來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東亞地區少子化問題較爲顯著。日本2023年新生兒數量爲758631人,比前一年減少5.1%,創下歷史新低。韓國2023年的總和生育率爲0.72,創下歷史新低。

西班牙龐培法布拉大學研究員茂木良平(音)強調:“營造讓年輕人願意結婚的環境,讓有生育計劃的人如願生育,從這兩方面強化政策支持非常重要。”(編譯/馬曉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