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礙相關非編碼基因突變發現

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新一期《自然·醫學》發表的一項大規模遺傳學研究結果顯示,相比目前已知的其他任何非性別相關基因,RNU4-2基因的罕見突變,可能是更多臨牀診斷智力障礙病例的一個促進因素。新發現有望促進對特定神經發育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智力障礙是一種神經發育疾病,其特徵爲智力功能以及社會和實踐技能出現障礙。已知有1427種基因與智力障礙有關,其中除9種基因外,其他都是蛋白質編碼基因。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爲規模最大的智力障礙遺傳學研究使用的是全外顯子組測序,這種方法通常會忽略非蛋白質編碼基因。

利用“十萬基因組計劃”中77539名受試者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研究團隊開展了一項遺傳關聯分析。他們在非蛋白編碼基因RNU4-2中發現了與可能出現智力障礙有強相關性的罕見新突變——RNU4-2基因能編碼一種剪切體成分。剪切體是一種分子機器,能將前體mRNA中的內含子(非編碼區)去除,連接其餘外顯子(編碼區)形成成熟的mRNA。這些關聯在三個獨立的大型基因數據庫中得到了進一步驗證,在所有四個數據庫中共發現73例受影響的病例。

研究團隊強調,這些突變背後的具體機制依然不明,需在後續研究中繼續探索。不過,這些結果爲許多之前不明原因的臨牀診斷神經發育疾病提出了一種潛在的遺傳學病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