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欣

據最新一期《微生物組》雜誌報道,丹麥奧胡斯大學研究人員在格陵蘭冰蓋上發現一種巨型病毒。它生活在以微藻爲主的冰雪表面。研究人員認爲,這種巨型病毒以雪藻爲食,可以間接減緩冰的融化。

病毒通常比細菌小得多。普通病毒的大小爲20到200納米,而細菌則爲2到3微米。換句話說,普通病毒大小約爲細菌的千分之一。

但巨型病毒可以長到2.5微米大小,比大多數細菌都大。巨型病毒不僅體型大,其基因組也比普通病毒大得多。噬菌體(感染細菌的病毒)的基因組中包含10萬到20萬個鹼基。巨型病毒大約有250萬個鹼基。

巨型病毒於1981年在海洋中首次被發現。這些病毒專門感染海洋中的綠藻。後來,研究人員又在陸地土壤甚至人類體內發現了巨型病毒。

奧胡斯大學研究人員解釋說,此次是人們第一次發現巨型病毒生活在以微藻爲主的表面冰雪上。

每年春天,北極經過數月的黑暗後,太陽昇起,萬物復甦。但動物並不是唯一被春日陽光喚醒的生命。冰面上休眠的藻類也在春天開始繁殖,使大片冰面變黑。冰變黑後,反射太陽光的能力就會減弱,從而加速冰的融化。冰的融化會加劇全球變暖。新發現的巨型病毒以雪藻爲食,或可作爲一種藻類的天然控制機制。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