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風靡“養臭水” 危害青少年健康

科技日報記者 都芃

近日,在各地的小學生間,興起了一項“令人作嘔”的愛好活動——養臭水。

養臭水是指將剩菜剩飯、昆蟲屍體、人體體液等各類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放在密封容器中進行培養。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這些物質開始腐爛,產生臭味,甚至還會爆炸。這種聽起來令人避之不及的現象卻讓小學生們非常感興趣,將其作爲一種培養遊戲。殊不知,養臭水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

臭水爲什麼這麼臭?

臭水的培養過程主要藉助微生物的發酵作用。食物等物質中富含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有機物在被微生物分解時,會產生具有特殊氣味的揮發性物質。

發酵技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許多我們熟知和喜愛的食品、飲料都是通過發酵工藝製成。從酸奶、奶酪等乳製品,到麪包、饅頭等主食,再到烹飪時使用的醬油、醋、豆瓣醬等調味品,這些人們喜聞樂見的食物都是發酵技術的產物。通過對發酵過程科學嚴謹的控制,發酵不僅能夠爲部分食品帶來獨特的風味和口感,還可以提高它們的營養健康價值。

但與食品製作中科學嚴謹的發酵過程不同,養臭水的發酵過程幾乎不受控制。各類不同成分的有機物、無機物被隨意混合搭配,共同發酵,其最終產物十分複雜。

不同的有機物在分解時會產生不同的氣體,主要取決於其化學結構的不同。例如,當微生物分解蛋白質時,會釋放出氨氣、硫化氫和胺類化合物,這些物質通常具有一種十分難聞的腐臭氣味。其中,硫化氫的氣味類似於臭雞蛋,而胺類化合物則更像是“臭魚爛蝦”的味道。碳水化合物在分解過程中,會產生短鏈脂肪酸、醇和酯,這些物質雖然部分可能具有芳香氣味,但在特定條件下也可能產生難聞的酸味和發酵氣味。脂肪的分解則會產生揮發性脂肪酸,如丁酸、己酸和辛酸,這些物質普遍具有酸臭的氣味。

臭水的氣味來源不僅是原材料,參與發酵的微生物種類有時也會影響最終產物。不同的微生物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代謝產物。例如,某些厭氧細菌在發酵時會產生揮發性脂肪酸和其他臭味化合物,而酵母在酒精發酵過程中產生的醇和酯有時也可能帶有強烈的氣味。

此外,臭水的發酵主要是在密閉容器內,即缺氧條件下進行。在這種環境下,厭氧微生物,如某些細菌和酵母,會進行發酵代謝,生成帶有氣味的化合物。例如,產甲烷細菌在厭氧環境中會產生甲烷和其他有氣味的物質。

養臭水健康風險極大

臭水不僅氣味難聞,其潛在的健康風險更是不容忽視。

根據部分養臭水的學生的分享,養臭水的主要樂趣之一便是等待它們爆炸。臭水會爆炸的原因在於,用瓶子等密閉容器發酵時,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產生的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氣體會在瓶子內聚集,無法逸出,導致瓶子內部氣體壓力不斷升高。當壓力超過瓶子的耐受極限時,瓶身便會發生爆炸。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譚星宇介紹,由於“臭水”中有大量包括細菌在內的微生物,一旦發生爆炸,就會形成“飛沫”,如果伴隨空氣流動進入呼吸道,就會造成呼吸道感染,甚至可能誘發肺炎。

除了微生物病菌,臭水中還可能含有甲烷、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

四川省人民醫院主治醫生左秋南介紹,硫化氫對人體有害,吸入過量對人體眼睛、鼻子、口腔、咽喉氣管黏膜有強烈刺激作用,會引起刺痛感,甚至有人會產生頭痛、胸悶、咳嗽等症狀。

她特別提醒,對於一些氣道高敏、有哮喘病史的孩子,這類刺激性氣體可能會誘發氣道痙攣,引起哮喘發作,甚至會引起急性肺水腫。

此外,臭水中還有可能包括甲烷等可燃性氣體,如果在爆炸過程中不小心觸及明火,還會帶來火災隱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