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記者夏凡 通訊員周婉軍)4月30日,記者從寧波諾丁漢大學瞭解到,該校博士生羅潔在機械、材料與製造工程系教授李灝楠和生命健康助理教授劉子欣的帶領下,研發出一款新型智能監測貼片。這款薄如蟬翼的貼片能在術後關鍵期內實時感知移植皮瓣的腫脹程度、溫度、溼度和血氧飽和度這4個臨牀上極爲關鍵的指標變化,並將數據直傳手機,讓醫生一目瞭然,爲術後精準護理提供助力。相關研究發表在國際期刊《ACS應用材料與界面》上。
在皮膚創傷修復中,皮瓣移植手術是挽救患者皮膚功能的關鍵措施。術後及時掌握移植皮瓣的“健康狀態”,關係着皮膚創傷修復的效果。在寧波本地醫院走訪時,研究團隊發現術後48小時是皮瓣存活的關鍵期,但現有監測手段效率低、風險高。醫生通常要頻繁揭開紗布檢查皮瓣血氧、腫脹等情況,不僅可能造成二次損傷,還不能及時發現併發症。“移植皮膚的‘近端’,即靠近血管縫合處,通常具有較好的血液流通性,但隨着距離的增加,血管路徑有時會被中斷,導致‘近端’與‘遠端’的恢復不同步。然而等患者佩戴的血氧監測儀報警時,移植皮膚的血管危象已經不可逆。”論文第一作者羅潔介紹,他們研發的這款智能監測貼片有望解決這一難題。
研究團隊在貼片上安裝了多個微型傳感器形成“井字格”監測網,可以實現移植皮膚全域監測,能及時精準鎖定異常區域,並根據醫學閾值判斷異常等級。“用精準的數據說話,可以讓醫生及時採取干預措施。”羅潔說,“這類柔性貼片可以溫和且安全地從皮膚上移除,即使是在皮膚較爲脆弱的情況下,也不會對移植皮膚造成傷害。”
據瞭解,該團隊正致力於進一步優化設備性能,目標是將傳感器厚度降至百微米級,並探索採用石墨烯摻雜納米材料以提升設備導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