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再陷食品安全風波:無抗雞蛋檢出獸藥殘留,獼猴桃膨大劑超標引關注

【環球網綜合報道】近期,盒馬鮮生接連曝出兩起食品安全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南京市江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檢發現盒馬銷售的獼猴桃氯吡脲(俗稱“膨大劑”)超標,而此前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也通報盒馬所售"無抗雞蛋"檢出違禁獸藥殘留。這兩起事件不僅暴露出生鮮電商在供應鏈管理上的漏洞,也再次將農產品種植和養殖環節的用藥安全問題推上風口浪尖。

獼猴桃膨大劑超標

2025年5月15日,南京市江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佈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2025年第2期)。抽檢結果顯示,南京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第九分公司銷售的即食綠心獼猴桃(生產日期/批號:2025/4/7),氯吡脲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檢驗結果0.085mg/kg,標準值規定0.05mg/kg。

氯吡脲作爲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農業生產中被廣泛應用。它具有加速細胞分裂、促進果實增大的作用,能夠顯著提高獼猴桃等水果的產量和外觀品質。然而,過量使用可能導致果實口感變差、營養價值降低,更引發消費者對健康風險的擔憂。

針對此次超標事件,盒馬官方客服回應稱已注意到抽檢結果,正在與供應商覈實具體情況,並表示:“如果確有買到該批次商品的顧客,也會爲客戶進行處理”。但盒馬尚未公佈具體的處理措施和供應鏈追溯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對膨大劑使用有嚴格管控,目前科學界尚未有確鑿證據表明合規使用的膨大劑會對人體健康產生直接危害。但此次超標事件仍然引發了消費者對水果種植過程中化學品使用的關注,特別是對即食類水果安全性的質疑。

無抗雞蛋檢出違禁獸藥

獼猴桃事件曝光前不久,盒馬鮮生已因雞蛋問題陷入輿論風波。

日前,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關於食品安全“你點我檢”專項抽檢情況的通告。通告顯示,盒馬一款無抗鮮雞蛋檢出農獸藥殘留超標:青島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濰坊分公司銷售的來自於小町蛋業(山東)有限公司的保潔無抗鮮雞蛋(生產日期/批號:2025/2/17,規格型號:1.59kg(30枚)/盒),地美硝唑和甲氧苄啶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據瞭解,地美硝唑是硝基咪唑類抗原蟲藥,可用於治療禽組織滴蟲病等。地美硝唑具有“三致”的危害,即致癌、致畸、致突變,還具有遺傳毒性。長期攝入殘留地美硝唑超標的食物,可能會讓人產生耐藥性,藥在人體蓄積,還可能會引起肝腎功能受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規定,地美硝唑爲允許作治療用,但不得在動物性食品中檢出的獸藥。

甲氧苄啶甲氧苄啶爲抗菌增效劑,常與磺胺類藥物一起使用。長期食用甲氧苄啶殘留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可能有一定影響。《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41種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 31650.1—2022)中規定,甲氧苄啶在家禽的蛋中最大殘留限量值爲10μg/kg。

而盒馬將該產品作爲“無抗雞蛋”銷售,標榜“0抗生素”、“優選穀物餵養”、“專業清洗殺菌”等賣點,售價達17.9元/盒(30枚),明顯高於普通雞蛋,此次事件因此被輿論質疑爲“高價低質”甚至涉嫌虛假宣傳。

針對此事,盒馬鮮生雞蛋供應商小町蛋業回應稱,2月20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盒馬濰坊店產品開展抽檢,上述雞蛋產品在抽檢範圍內。監管部門隨後向盒馬郵寄抽樣結果通知書,告知檢測不合格,並要求盒馬在七日內回應並提交複檢申請。然而,由於盒馬濰坊店系新開門店,日常人流量大、業務繁忙,且負責人經驗不足,未能在規定期限內提交複檢申請,致使5月8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系統中顯示該批次產品不合格。

小町蛋業方面表示,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對同批次產品委託第三方機構複檢,複檢結果合格且已出具證明。此外,在盒馬接到不合格通知後,其他區域門店也對同批次產品留樣送檢,均未發現問題。

但盒馬工作人員表示,在2月底,盒馬已與該供應商暫停合作。抽檢超標與第三方檢測結果“打架” ,盒馬“無抗雞蛋”陷入了羅生門。

行業內人士認爲,接連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對盒馬品牌形象造成衝擊,也折射出整個生鮮電商行業面臨的共同挑戰。近年來,隨着"無抗"、"有機"、"零添加"等概念受到消費者追捧,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推出高端農產品線,但相應的質量管控體系並未完全跟上。在獼猴桃事件中,問題很可能出在種植環節。氯吡脲作爲合法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關鍵在於使用劑量和停藥期的把控。此次超標可能是果農爲提高產量而過度使用,或是未遵守安全間隔期就提前採收。而在雞蛋事件中,雖然供應商聲稱複檢合格,但初始檢測結果的不一致仍反映出養殖環節獸藥使用管理的問題,以及供應鏈追溯體系的不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