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非遺“小膏藥”助力中醫藥傳承創新

5月17日,由第一健康報道發起,鎮江市中醫藥促進會主辦的“走進七〇七——中醫藥名家研討會”在江蘇鎮江召開。會議以“探祕鎮江膏藥百年傳承,打造宮廷醫方健康新篇章”爲主題,旨在傳承弘揚中醫藥文化,推動鎮江市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健康消費提質提效。

膏藥,是中藥五大劑型——丸、散、膏、丹、湯之一,也是一種獨特的中醫外治療法,它以藥物,施於病者體表或患部,借體表對藥物的吸收和經絡的通路發揮藥物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有着數百年曆史的金山牌鎮江膏藥是鎮江的一張傳統醫藥名片。”鎮江市中醫藥促進會會長周恩澤在歡迎辭中表示,通過各方努力,定能推動鎮江中醫藥與現代科技、產業深度融合,讓這一鎮江名片煥發新光彩。據介紹,金山牌鎮江膏藥距今已有三百餘年曆史。目前,中醫外用膏藥製作技藝(金山膏藥製作技藝)已成爲鎮江市擁有的6個省級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之一。

國家中醫藥博物館館長楊榮臣以視頻形式對此次活動的舉辦表示祝賀。“具有地方特色的中醫藥非遺產品,是融入百姓生活的中醫藥文化實例,也是構建中醫藥文化體系的關鍵元素。”楊榮臣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傳“好”、傳“活”中醫藥非遺產品,要做傳播上和工藝上的守正創新。“鎮江膏藥有着豐富歷史文化內涵,在非遺傳承、工藝改進上的努力也值得肯定。期待鎮江膏藥能持續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用‘小膏藥’講好傳統中醫藥產品在新時代煥發新生、造福百姓的‘大敘事’”。

“在我求學期間,就有不少老師推崇鎮江膏藥,今天來到鎮江,我看到這一中醫外治的優秀典範經歷了歷史的變遷,體制的變革和工藝的改良,承載了幾代國人的健康記憶,見證了歷代醫家和當代企業家傳承弘揚守正創新的艱辛奮鬥,也讓我看到了非遺傳承發展的前景和路徑。”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副館長陳崢表示。

南京中醫藥大學原校長、全國名中醫吳勉華建議,下一步,還需做好非遺的典藏活化,圍繞基礎展開研究,並通過循證醫學的臨牀評價增強說服力,讓中醫膏方進一步惠及百姓。

研討會學術分享環節聚焦古方臨牀應用與產業轉化,來自全國各地的中醫藥名家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貢獻了寶貴的智慧。與會嘉賓認爲,依託中醫藥非遺這一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在創新轉化、產研融合的背景下鎮江市中醫藥事業將走出更有沉澱、有特色、有生命力的發展道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