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溫度的治療守好軍民健康防線(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風采)

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熱帶醫學科主任李慧靈

用有溫度的治療守好軍民健康防線(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風采)

七月二十一日,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熱帶醫學科主任李慧靈(右)爲戰士看診。

匡 野攝(新華社發)

烈日驕陽下,“絲路方舟”號醫院船在南海海域破浪前行。甲板上,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熱帶醫學科主任李慧靈揹着一個鼓鼓囊囊的挎包,裏面裝滿了試管瓶和採樣盒,這是她南海巡診的“必備裝備”。

從軍十餘載,李慧靈將青春揮灑在海南這片熱土,守護着海島官兵的健康。她牽頭組建了全軍首個臨牀熱帶醫學學科,長期致力於海戰傷、熱射病等防治研究,爲軍民守好健康防線。

學科組建之初,她先後調研了各類醫療機構50多家,在建設學科理論體系的基礎上,上艦艇、巡哨所、走島礁、鑽密林,爲官兵送去健康服務。

“爲兵服務、爲戰服務,是人民軍醫的職責。”每次巡診時,她都會留下自己的聯繫方式,讓官兵有事就找她。同時,她會抓住每一次機會教會官兵心肺復甦等急救技能,培養出更多的“第一救護人”。

7月初,李慧靈剛剛從“絲路方舟”號醫院船巡診歸來,心裏掛念着巡診期間診療過的一名守礁戰士,第一時間趕回醫院。

巡診期間,李慧靈帶領9名醫療骨幹乘坐醫院船巡診島礁。與這名戰士聊天時,她敏銳地發現,戰士說話時有異響。她拿出聽診器,屏住氣全神貫注地聽着戰士的呼吸聲,心中已有定論:氣道堵塞。

“這類病症發展到嚴重程度,可能危及生命。”李慧靈趕緊與部隊溝通,讓這名戰士第一時間回到海南醫院接受治療。因爲治療及時,當李慧靈巡診歸來時,這名戰士的病情已經逐步好轉。

李慧靈辦公桌的抽屜裏,珍藏着許多官兵和羣衆寄來的感謝信。“醫者仁心,謝謝您用溫暖治癒了我生命的裂痕”“感謝您給了我新生”……一行行筆跡情真意切,寫滿感激之情。

“戰場上要爭分奪秒,醫療診斷也要分秒必爭。早一分鐘查出病因,就可能多救一名戰友。”李慧靈帶領團隊持續攻關快速檢測技術,成功開發出了便攜式診斷儀,最快能在15分鐘內查出病原體,爲救治贏得寶貴的時間。

戰士馬玉奧入院時,手指腫痛流膿。之前馬玉奧諮詢的醫生表示,他的手指感染很嚴重,但查不到病因,要作好截肢準備。焦急的馬玉奧來到海南醫院,尋求李慧靈的幫助。

爲了找準並根治病竈,李慧靈使用便攜式診斷儀快速評估,同時利用深度廣譜測序和傳統方法查找病因,最終發現是訓練傷傷口導致的感染。受血液流通影響,病竈感染程度反而沒有發病點位嚴重,導致一直沒有查明病因。

查明病因後,李慧靈心裏也輕鬆了不少。她對症下藥,通過靜脈注射加口服的方式,不開刀,就幫助馬玉奧消除了截肢的風險。出院時,馬玉奧臉上帶着燦爛的笑容,揮手向李慧靈告別,不住地說着“謝謝”。

“看到戰友們能恢復健康,我覺得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值得。”李慧靈感慨。

10多年櫛風沐雨,學科建設走上正軌。科室辦公室裏,張貼着一頁醫護人員手寫的標語:“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熱帶醫學研究所,一個有溫度的學科。”“溫度”兩個字,還專門用了不一樣的字體。

“科學是嚴謹的,但醫生是有溫度的。我們要用有溫度的治療,守好官兵和羣衆生命健康的防線。”李慧靈說。

(張彥昕參與採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