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某旅積極探索精準組訓模式克服“一刀切”——
“靶向施訓”助力新兵加速成長
■魏 怡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杞衛東
“體能考覈成績優良率明顯提升……”近日,陸軍某旅某營召開訓練形勢分析會,看着成績單,該營魏營長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談及成績提升的祕訣,魏營長說,這得益於旅裏推行的“靶向施訓”組訓模式,精準對接新兵訓練課目,通過科學訓練方法提升訓練成績。
該營大學生新兵李志鵬體能基礎偏弱,每次3000米跑都落在隊伍後面。同批入伍的新兵劉碩體能成績優秀,耐力和爆發力都很強,但戰術動作不夠規範,在模擬戰術訓練中出現了一些失誤。
李志鵬和劉碩這樣的情況,在新兵中並不少見。該旅機關調研發現,以往“一刀切”的訓練方式,沒有考慮新兵個體差異,導致訓練效果不理想。爲改變這一狀況,該旅黨委研究決定,結合新兵特點,積極探索“靶向施訓”組訓模式。他們根據新兵的身體條件、學歷水平、興趣特長及專業崗位需求,在全面評估基礎上,爲每名新兵量身定製訓練計劃。
實踐中,該旅根據體能測試、軍事技能考覈、心理素質測評等評估結果,將新兵劃分爲基礎強化、能力提升、特長髮展3個層次。同時,結合部隊專業崗位需求,進一步細分專業類別,幫助新兵通過精訓細訓提升專業技能。
該旅領導介紹,他們針對新兵不同特點和能力水平,分層制訂訓練計劃:基礎強化層新兵,體能訓練從每日3000米跑起步,逐步增加強度,結合間歇跑、變速跑等方式提升耐力;軍事技能方面,由經驗豐富的班長骨幹進行一對一指導,從基礎戰術動作、射擊姿勢等細節入手,逐步夯實基礎;能力提升層新兵,在鞏固基礎後開展綜合性訓練,如針對戰術動作不規範的新兵,利用模擬場地設置複雜場景進行特訓,並通過班戰術訓練增強協作意識、錘鍊應變能力;特長髮展層新兵,注重充分發揮專長,如鼓勵計算機專業新兵參與開發訓練管理系統,既鍛鍊個人能力,又貼合專業崗位需求。
同時,該旅打破營連界限,集中旅隊優質資源,打造集約化訓練場地。他們將訓練場地劃分爲體能訓練區、戰術訓練區、射擊訓練區、專業技能訓練區等多個功能區,同時配備實用的訓練器材和經驗豐富的組訓骨幹。新兵們按照前期制訂的專屬訓練計劃,在不同功能區進行輪轉訓練。同時,旅裏建立訓練資源共享平臺,各連隊可根據訓練需求,在線預約使用場地、器材,共享優秀訓練教案和教學視頻,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該旅還積極打造軍營網絡教學平臺,爲新兵提供便捷高效的自主學習渠道。該平臺匯聚了軍事理論知識、專業技能教程及訓練經驗分享等內容,新兵可利用課餘時間自主學習。同時,該平臺還設置在線答疑和交流論壇,方便新兵與軍體教員、訓練骨幹開展互動交流,及時解決平時訓練中遇到的問題。
爲引導官兵在比學趕超中激發訓練熱情,該旅定期組織各類軍事比武競賽活動,對成績優秀的新兵進行表彰獎勵。在二季度羣衆性練兵比武中,某連新兵小趙取得戰術基礎動作第一名的好成績。他激動地說:“我會更加努力地勤學苦練,在軍營‘大熔爐’裏百鍊成鋼,用實幹書寫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