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某旅:讓示範觀摩迴歸本真,官兵輕裝上陣礪硬功

陸軍某旅外訓場示範觀摩“減負瘦身”——

馬紮一擺,就是“主席臺”

■安 陽 張光軒 陳浩煜

近日,筆者走進陸軍某旅野外駐訓場,一場進攻戰鬥示範觀摩讓人眼前一亮:現場沒有設置常規“主席臺”,旅領導和機關人員手持馬紮入場,與官兵一同落座後,觀摩直接開始。

“示範觀摩沒有搭設‘主席臺’?”見筆者滿是疑惑,一旁負責統籌協調的作訓科李參謀解釋道:“旅裏明確提出示範觀摩要減少不必要形式,把精力全部放在內容質量上,所以,馬紮一擺就是‘主席臺’。”

改變,源於一場戰術訓練示範觀摩。李參謀介紹,那次觀摩前,擔任演示任務的一位連長帶着骨幹多次考察場地,研究現場佈置。爲了提升效果,機關負責科室帶着連隊人員推演流程,還特意找了一名曾學習過播音主持的戰士擔任解說員。

孰料,那場示範並未贏得滿堂喝彩,反而因內容陳舊導致效果不佳,現場觀摩的上級領導也給出“流程正規,內容空洞”的評價。

此事引起該旅黨委一班人高度重視。他們調研後發現,那位連長的經歷並非個例。過去組織示範觀摩,不論機關還是基層,爲了給上級留下“好印象”、展示工作“高標準”,總要花費大量精力在不必要的事務上:有的精心設置“主席臺”,從打印桌牌到準備器材,耗費人力物力財力;有的捨本逐末,不關注觀摩的內容質量,卻關注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反覆驗收讓官兵疲憊不堪……

“示範觀摩本是爲了共享成果,卻流於形式,根子是黨委機關導向偏移。”爲徹底糾治示範觀摩中的形式主義,該旅深挖“問題背後的問題”,對示範觀摩形式進行精簡,刪除設置“主席臺”、拉場地標語、噴繪展板、層層驗收等非必要環節步驟,要求機關督促示範單位重點展示經驗做法,真正發揮示範觀摩對基層建設的指導作用。

在此基礎上,他們還從各個方面對示範觀摩“瘦身”:充分考慮實際,控制示範觀摩次數,每次嚴選參與人數,防止干擾基層正常秩序;創新方式方法,採用下發示範圖片、視頻等形式代替部分現地觀摩,允許營連在機關指導下結合實際進行調整,使各項標準設置更加利於戰備……

形式上,數量少了;內容上,質量精了。筆者看到的這場進攻戰鬥示範觀摩,不僅沒有設置“主席臺”,而且參與示範的人員入場即開始。整個過程,模擬構設多種戰場環境,指揮員根據戰場態勢靈活變換進攻隊形,官兵密切協同、靈活處置,受到觀摩人員一致點贊。大家紛紛表示,這場觀摩戰味足,學到很多實在管用的招法。

“不再爲繁瑣程序勞心費神,示範觀摩質效自然水漲船高。”觀摩結束,某連一名幹部深有體會地說,過去受領示範觀摩任務,機關科室、連隊官兵總會有會場設置不合理的顧慮;如今,旅裏的鮮明導向讓大家卸下“包袱”,可以將全部精力用在內容準備上。

前不久,該旅組織鐵路裝卸載示範觀摩,現場沒有刻意編排的觀摩隊列和整齊擺放的展示材料,大家按照方便觀看的原則快速落座,解說員的講解簡潔凝練、乾貨滿滿。後續任務中,官兵充分運用觀摩所學組織遠程機動,全程安全順利。

務實導向鮮明,官兵士氣高昂。該旅野外駐訓以來,不見興師動衆的示範觀摩,沒有大張旗鼓的應景活動,官兵輕裝上陣,全身心投入練兵備戰,一系列戰法訓法得到充分檢驗。

編余小議

求真務實砍“虛招”

從哲學角度講,形式是內容的存在和表現方式。任何事物、任何工作、任何活動,都要通過一定的形式來體現其內容,是辦事情、推動工作的必需。

然而,如果過分強調或誇大形式,偏離或脫離實際,僅在形式上做文章,就會成爲形式主義,正如馬克思所言,“如果形式不是內容的形式,那麼它就沒有任何價值了”。所以,形式與形式主義僅一步之遙,尺度把握不好,就很容易產生形式主義。

實踐證明,如果脫離內容搞形式,把精力用在“不打糧食”的工作上,認認真真走過場、轟轟烈烈搞形式,這樣的積極性越高,危害性就越大。凡是能打勝仗的部隊,從來都是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各級無論是日常辦公、還是演習演訓,都應求實務實,力戒虛招子、假把式,砍去那些與戰鬥力建設無關的形式主義,切實擔負起能打仗、打勝仗的使命職責,真正做到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勁。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