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晨陽】編者的話:印度空軍中曾被稱爲“飛行棺材”的米格-21戰鬥機終於將迎來落幕的時刻。印度媒體在總結米格-21長達60多年服役生涯的同時,也注意到隨着最後一批米格-21退役,印度空軍正面臨新的難題——戰鬥機數量下降到“史無前例”的水平。
別了,服役60多年的米格-21
據印度亞洲國際新聞社(ANI)、印度新德里電視臺(NDTV)等多家媒體報道,印度空軍米格-21戰鬥機將於9月26日在昌迪加爾空軍基地舉行告別儀式,隨後正式結束其60多年的服役生涯。ANI稱,印度空軍9月20日在社交平臺X上發文稱米格-21是“一匹將國家驕傲帶向藍天的戰馬”,目前最後兩個仍裝備着米格-21戰鬥機的印度空軍部隊是第3“眼鏡蛇”中隊和第23“黑豹”中隊,它們部署在印度西部拉賈斯坦邦的比卡內爾空軍基地。
印度媒體介紹稱,蘇聯研製的米格-21戰鬥機於1963年首次加入印度空軍,也是印度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超音速戰鬥機。該機由米高揚-古列維奇設計局設計,三角翼氣動佈局使其擁有出色的爬升率,最大飛行速度可達兩倍音速以上。米格-21的到來改變了冷戰時期印度的空軍作戰體系,使印度空軍擁有了壓制主要對手的可靠空中威懾力。
根據印度空軍的記載,米格-21戰鬥機服役後不久,就在1965年首開紀錄,擊落了一架巴基斯坦的美製F-104“星”戰鬥機。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空軍的米格-21多次取得空戰勝利,並支援地面打擊,對印度空軍奪取戰爭主動權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原本印度空軍引進米格-21戰鬥機時,預期服役時間只有20年,但隨着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從蘇聯獲得米格-21的生產許可權,累計有超過870架不同型號的米格-21在印度空軍服役,使其成爲蘇聯以外最大的米格-21擁有國(中國基於米格-21自行研製的殲-7戰鬥機不算在內)。
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由於新一代戰鬥機的“青黃不接”,印度空軍決定選擇125架狀態較好的米格-21戰鬥機進行全面升級,這種升級型號被稱爲米格-21“野牛”。該機型改裝了玻璃化座艙以及自衛系統,更換了新型“長矛”多普勒雷達和航空電子設備,擁有超視距作戰能力,理論上具備發射俄製R-77中距空對空導彈的能力。印度《歐亞時報》稱,2004年印度空軍與美國空軍舉行了首屆“對抗印度”聯合空戰演習,米格-21“野牛”戰鬥機首次與美軍模擬對抗時令美國飛行員印象深刻。
但米格-21服役以來,墜機事故頻發,不完全統計顯示,該機型共發生400餘起事故,超過200名飛行員喪生,其中2021年以來就發生了7起事故。
不過很多印度飛行員並不認同如今米格-21遭遇的“差評”。印度媒體總結稱,米格-21的困境並非是該機自身性能造成的,更多應該歸結於印度空軍的錯誤定位和過度使用。
有印度媒體認爲,由於“需要保衛的天空面積巨大”,從國外採購的戰鬥機數量有限,加上自主研發下一代戰鬥機的延遲,印度空軍別無選擇,只能過度壓榨米格-21的潛力,導致事故不斷。
面臨空前的“數量危機”
印度國防研究局的報告稱,印度空軍正面臨“歷史上最嚴重”的戰鬥機短缺問題。當前印度空軍擁有約31箇中隊的戰鬥機(每個中隊配備18-20架戰鬥機),但隨着最後一批米格-21退役,其戰鬥機中隊的總數將下降至29個,“爲印度空軍歷史上的最低水平”。不但遠低於應對相關威脅所需的42.5箇中隊的編制,而且屆時印度空軍的戰鬥機中隊數量“將接近巴基斯坦空軍的25箇中隊,遠低於中國的空軍中隊數量”。
該報告稱,當前印度空軍面臨的約200架戰鬥機短缺問題並非“一日之寒”,它反映了印度國防採購延遲、生產瓶頸以及老舊平臺的分階段退役問題。更糟糕的是,未來15年內,印度空軍現役的“幻影2000”、米格-29和“美洲虎”等另外250架戰鬥機也將相繼退役,屆時印度空軍換裝需求將激增至450架。
該報告稱,國產“光輝”輕型戰鬥機項目原本在1983年就啓動研製,旨在米格-21按計劃於20世紀90年代退役時及時接替。但該項目的研製進度嚴重推遲,一直到2015年,首架量產型單座“光輝”Mk1戰鬥機才服役,且被發現存在諸多性能缺陷,至今只有兩個中隊的“光輝”戰鬥機服役。2021年印度空軍下達了83架改進型“光輝”Mk1A戰鬥機的訂單,要求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在2024年3月開始交付,並於2025年額外訂購了97架。
但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以美國延遲交付該戰鬥機的F404發動機爲理由,再度延遲交付。該公司宣稱,計劃在2028年將“光輝”Mk1A戰鬥機的產量提高到每年24架,但即使那樣仍需要至少7年才能完成訂單。
被印度空軍寄予厚望的還有“光輝”Mk2戰鬥機。這是一款更先進的“光輝”戰鬥機改進型號,擁有更重的機身、更大的有效載荷,配備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F414發動機。“光輝”Mk2戰鬥機預計將於2027年首飛,並於2030年投入生產,將填補“幻影2000”和“美洲虎”戰鬥機退役後留下的缺口。
印度空軍預計到2040年擁有120架“光輝”Mk2戰鬥機,但能否如願取決於印度斯坦公司能否按時完成生產。
該報告提到,鑑於“光輝”Mk1A戰鬥機研發過程的中出現的嚴重延誤,這將是一項挑戰。
此外,印度還提出雄心勃勃的國產第五代隱形戰鬥機——先進中型戰鬥機(AMCA)計劃。預計它將於2035年投入使用,具備隱身、超音速巡航特性和內置武器艙。
按照印度空軍的規劃,2040年將至少裝備60架AMCA戰鬥機。但印度國防研究局的報告認爲,資金、發動機研發以及隱形技術集成難度,都表明AMCA的時間表過於樂觀。
選購“陣風”是迫不得已
除了國產戰鬥機進展的明顯延誤,印度空軍海外採購戰鬥機的項目也同樣滯後。爲填補戰鬥力空缺,早在2008年印度政府就啓動了中型多用途戰鬥機(MMRCA)項目,與國際供應商合作生產126架新型戰鬥機,後續機型包括美國“超級大黃蜂”和F-16、法國“陣風”、歐洲“颱風”、俄羅斯米格-35和瑞典“鷹獅”,但由於招標談判中的一系列問題,2015年時任印度國防部長帕裏卡爾宣佈相關項目撤銷,改爲採購36架“陣風”戰鬥機“救急”。
儘管印度空軍承認“陣風”戰鬥機在今年5月的印巴空戰中被擊落,但近日仍向印度國防部提議,購買新一批114架“印度製造”的“陣風”戰鬥機。
在印度《歐亞時報》看來,印度空軍此舉屬於迫不得已。報道稱,面對當前印度空軍戰鬥機的嚴重數量短缺問題,印度國產戰鬥機的產能明顯不足,只能依靠“外援”。擺在印度空軍面前的可能選項並不多,只有美國的F-35隱形戰鬥機、F-21戰鬥機(F-16V的印度特供版本)、俄羅斯的蘇-57E隱形戰鬥機、法國“陣風”戰鬥機。但美國出口戰鬥機的政治限制極多,美印關係的不穩定性帶來極大風險,同時美國拒絕向印度轉讓戰鬥機的核心技術,這也不符合印度空軍的要求。俄羅斯早些時候提議,將向印度提供一攬子協議,包括推動蘇-57E的印度本地化生產,對印度空軍現役蘇-30MKI戰鬥機進行現代化改造以及協助印度研製國產第五代先進中型戰鬥機(AMCA),但印度方面對於加深與俄羅斯的防務合作心存疑慮。
而法國方面不但承諾與印度共同在印度生產“陣風”戰鬥機,批准法國賽峯集團與印度聯合研製印度隱形戰鬥機使用的新一代發動機,而且還就轉讓相關技術展開談判,有助於提高印度國產航空製造能力。
因此不少印度媒體認爲,法國的“陣風”戰鬥機已經是最適合印度軍隊需求的先進戰鬥機,也是填補印度空軍戰鬥機數量不足的最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