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稱有“內部渠道”免試就讀名校 無業遊民詐騙12萬餘元獲刑三年六個月

子女入學是家長最爲關心的問題之一,爲了能讓孩子進入好的學校深造,一些家長不惜花重金託人“走關係”,想要通過非正規途徑讓孩子進入好學校。而一些人往往就利用家長們的這種心理,宣稱自己有“特殊入學通道”,不用考試就能讀名校,編織騙局從中牟利。近日,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升學詐騙案,被告人顧某聲稱可通過內部渠道免試入學,騙得三名家長12萬餘元。法院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四萬元,並責令退賠違法所得發還各被害人。

據瞭解,顧某是一名無業遊民。升學季期間,其對外散佈“特殊入學通道”的虛假信息,謊稱可以通過內部渠道安排學生免試直接就讀上海某重點大學,畢業可獲得本科文憑。

爲增強可信度,顧某僞造了帶有校徽的入學通知書、校園臨時出入證等材料。在取得被害人信任後,顧某以疏通關係費、學費、住宿費等名義騙得三名被害人錢款共計12萬餘元。得款後,顧某將錢款用於個人消費。

直至開學,被害人發現無法辦理正式學籍,方知上當受騙,報警後顧某被民警抓獲。

長寧法院審理後認爲,被告人顧某以非法佔有爲目的,採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其行爲已構成詐騙罪,且數額巨大,依法應予懲處。被告人顧某到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自願認罪認罰,結合本案的犯罪事實和情節,予以從輕處罰。綜上,法院近日作出上述判決。

宣判後,被告人顧某未提出上訴,判決現已生效。

“入學詐騙不僅侵害人民羣衆的財產權益,更破壞教育公平和招生秩序,同時會滋生僞造公章、證件,侵犯考生個人信息等關聯違法犯罪,司法機關將持續嚴厲打擊此類犯罪,維護教育公平、招生秩序和人民羣衆的財產安全,讓‘象牙塔’遠離騙局陰霾。”長寧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胡亞龍說。

法官提醒,考生及家長要對“低分高錄”“免試入學”等誘惑保持清醒,以認真態度對待升學考試,摒棄走捷徑的念頭,警惕入學詐騙陷阱,用真才實學踏上理想學府之路。

法官提示,通過覈實信息“三步法”,防範“內部通道”陷阱——

查官網:通過高校官網、教育考試院官網或者高校招生信息網查驗招生信息、錄取信息,切勿輕信社交平臺“小道消息”。

驗賬戶:學費、住宿費應通過高校官方公佈的銀行賬戶交納,拒絕向個人賬戶轉賬。

辨證件:正規錄取通知書應包含考生姓名、錄取專業、正規學制、學校公章、招生委員會批准等信息,可通過高校招生辦覈驗真僞。

法官提示,警惕“四類話術”,築牢反詐防火牆——

警惕“免試”“包過”“保錄取”:教育公平無捷徑,承諾“免試”“包過”“保錄取”多爲騙局。

警惕“代繳費用可優惠”:正規高校收費公開透明,無“折扣”或“返利”。

警惕“先交押金預留名額”:錄取流程無需預付費用,此類要求均爲詐騙。

警惕“內部人員操作”:招生工作人員嚴禁私下接觸考生及家長,所謂“內部人員”“內部渠道”“內部關係”多爲虛假。  

本報記者 餘東明 張海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