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課包在二手平臺上以6到8折的價格轉讓,背後隱藏着一場長達三年多的“監守自盜”戲碼。
據“上海高院”微信公衆號7月2日消息,近日,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靜安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職務侵佔罪、盜竊罪案。
2023年7月,某健身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身公司)在覈查客戶健身課包時偶然發現,該客戶使用的健身課包與健身公司在某網絡購物平臺上銷售的課包產品匹配不上,該筆訂單的核銷碼在後臺實際銷售數據中無法查到。後經對某網絡購物平臺上銷售的課包全面覈查,發現一批存疑課包,且全部來自同一個二手購物平臺賬號。
這一異常引起了健身公司的警覺,調查後發現健身公司員工陳某有重大嫌疑,遂報警。
陳某到案後主動交代了犯罪事實。經查,2019年6月,陳某入職健身公司擔任門店前臺,負責覈銷、維護線上銷售課包訂單數據。根據公司慣例,前臺員工可以使用個人賬號、門店通用賬號或店長個人賬號進入系統維護課包數據。陳某從中嗅到了“商機”。
自2020年6月起,陳某通過個人二手平臺賬號,假借老客戶課程轉讓等名義,對外打折出售健身公司的健身課包。當用戶購買後,陳某便利用維護數據的職務便利,進入公司系統爲上述用戶虛增公司在某網絡購物平臺的線上健身課包信息,包括課包名稱、訂單啓用時間、支付日期、會員手機號等數據。
爲規避公司內部審查,陳某還特意將虛增課包的啓用及付款時間修改到公司財務結算日前的一兩個月。此後,這些通過二手平臺購買課包的買家就可以正常到店覈銷並消費。涉及課包訂單202筆,金額合計140餘萬元。
2023年6月後,公司取消門店通用賬號且明確禁止員工使用他人賬戶登錄公司銷售系統。陳某便通過猜配密碼的方式擅自登錄同事的賬號,或趁同事短暫離開,擅自進入已登錄的系統,繼續爲其二手平臺買家虛增課包進行低價轉讓,涉及課包訂單17筆,金額合計10萬餘元。
截至案發,健身公司已爲大部分虛增訂單課程完成授課,未完成授課部分也與客戶約定在2至3個月內完成。經審計,陳某通過二手交易平臺轉讓課包收取交易款達108萬餘元。
靜安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爲,被告人陳某作爲健身公司前臺,利用接觸、使用門店相關賬號進入公司銷售系統維護客戶健身課包信息數據的職務便利,虛增健身課包進行轉賣,造成被害單位經濟損失,數額巨大,其行爲已構成職務侵佔罪。
同時,在健身公司明確禁止賬號混用的情況下,陳某未經授權,利用可接觸他人賬號等工作便利,以他人身份祕密進入系統,並虛增課包進行轉賣,造成被害單位經濟損失,數額巨大,其行爲又構成盜竊罪。陳某一人犯數罪,應當予以並罰。
被告人陳某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並如實供述了主要犯罪事實,系自首,可以從輕處罰。陳某在家屬幫助下退出部分違法所得,可以酌情從輕處罰。
據此,靜安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對被告人陳某以職務侵佔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以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五年三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十一萬元。
一審宣判後,被告人陳某提起上訴,二審維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