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的宋先生去年8月買了輛新車,開了三個多月,在一次行駛時撞到了山體,車輛受損嚴重。事後,宋先生想定全損,但保險公司給的報價他無法接受。記者聯繫保險公司負責人,對方提到,宋先生提車後,基本上每個月都會出一次事故。
採訪時,宋先生的車停在一片空地上,記者看到,車輛前擋風玻璃粉碎,前保險槓、引擎蓋等部件損壞,車門和周邊車身覆蓋件大面積破損和凹陷,車頂也變了形,後排座位的地墊上還有不少積水。
說起這次事故,宋先生回憶:“我記得我當時從山上面下來的時候,車速不快,看過時速表差不多在40碼吧。中午11點鐘左右撞到山體,車子側翻四腳朝天了。我是脖子還有腰部這邊有點痠痛,過了幾天好了,我朋友的話肋骨斷了兩三根,差不多養了一個多月。”
記者瞭解到,去年8月20號,宋先生買了這輛白色廣汽埃安新能源車,總價18萬多,辦了分期,用來跑網約車,開了3個多月。12月7號,他在柯橋區王壇鎮新建村附近出了事故。
宋先生表示,自己當時是零首付,每個月要還3100多元的車貸,目前沒有工作,已經還了七個月車貸。
至於車子的商業保險,是在華安保險買的,總共1萬多,其中新能源汽車損失保險的保費是4000多元,保額是134200元。
宋先生說,受損嚴重的車子之所以還沒處置,是因爲他和華安保險談不攏,如果走全損,對方報價是10萬元,比13萬多的保額要少3萬多,他無法接受。
“他們人沒來過,都是以照片的形式來定損這輛車的實際受損程度,也沒有給我一張明確的定損清單,我不去催他們,就一直給我拖着。”宋先生說,開修理廠的朋友建議他車子走全損,因爲車子已經沒有維修的價值,“這個車已經被雨淋的成水淹車了。我的訴求就是保險公司按照保單金額賠付給我。”
對此,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王經理說,需要車子拆開評估,而外觀定損在六七萬塊錢,估計是能修好的。交談中,王經理還提到,宋先生提車後,基本上每個月都會出1次事故,公司已經理賠了多次。
“那跑滴滴嘛,我基本上是下午三四點鐘出來,差不多到凌晨三4點鐘回家,一天基本上有十三四個小時在車上。”對於屢次出事故,宋先生坦言,“基本上都是我追人家尾,或者是單車事故,基本上都屬於疲勞駕駛了。”
記者提醒宋先生,一定不能疲勞駕駛,要確保行車安全。至於宋先生提到的保險公司處理不積極,一次都沒來現場給他定損,王經理反駁說,勘查員多次去看過宋先生的車,現在爭議點是推全損還是修理,以及能不能修的問題、價格的問題。
王經理說,目前他們申請的推定全損價格是10萬3千元,她建議雙方委託第三方評估,看車的具體情況如何,評估的費用保險公司可以出。宋先生表示願意再協商一下。
來源:FM93交通之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