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36歲女子突發“疲勞骨折”,竟是長期跑步所致!

在許多人看來,馬拉松是毅力與健康的象徵。然而,對36歲的銀川馬拉松愛好者李女士(化名)而言,這份熱愛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傷害——一次上樓時的輕微扭傷,竟導致她大腿股骨嚴重骨折。這起發生在銀川市第三人民醫院的特殊病例,爲所有運動愛好者敲響了警鐘。

A、輕微扭傷背後的“不尋常”骨折

“病人被送來時,我們都覺得非常奇怪。”銀川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院“石榴籽”先鋒醫療隊骨幹成員馬志偉醫生回憶道,“一個年輕女性,僅僅因爲上樓時輕輕扭了一下,就造成骨幹骨折,這不符合常理。”

初步檢查後排除了病理性骨折的可能,但骨折原因成謎。直到醫生們深入瞭解李女士的生活習慣,謎團才被解開。原來,李女士是一名狂熱的“跑馬”愛好者,月跑量達到了300至400公里。

“我們分析認爲,這很可能是一例應力性骨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疲勞骨折’。”馬志偉解釋說。隨後的手術證實了這一判斷。

手術中發現,患者的股骨因長期、反覆承受高強度壓力,已出現疲勞損傷,那次輕微的扭傷,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醫療團隊爲李女士進行了髓內釘加鋼板的固定手術,術後她恢復良好。但這個病例本身,卻引發了醫生更深層次的思考。

B、醫生提醒:運動是良醫,但過量有損健康

“追求健康是好事,但一定要講究科學和方法,首要原則是控制跑量,切勿盲目追求極限。”馬志偉說。

他解釋道,馬拉松本質上是項極限運動,但現在幾乎成了全民健身項目。過量地跑步會導致骨密度下降、電解質大量流失,反而對骨骼造成損害。他形象地比喻,“就像一根鋼絲,你反覆在一個地方彎折,它最終就會斷裂,骨骼也是同樣的道理。”

馬主任的擔憂並非孤例。在銀川市第三人民醫院“石榴籽”先鋒醫療隊多次下鄉義診中,馬志偉發現了更普遍的健康隱患——骨質疏鬆,這一“沉默的殺手”正悄然蔓延。

“我們的檢測數據顯示,城鎮居民,尤其是女性的骨質疏鬆發生率,已遠高於國際標準。”他分析,這背後除了營養攝入不足,過度運動導致鈣質和電解質隨汗液大量流失,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

很多市民疑惑,天天補鈣爲何還骨質疏鬆?馬志偉提醒,科學補鈣,絕非“一喫了之”。他指出,人體骨骼代謝是一個動態平衡過程,當出現重度骨質疏鬆時,破骨細胞異常活躍,骨流失速度極快。單純補鈣往往杯水車薪。他建議公衆應定期檢測骨密度,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系統治療,纔能有效提升骨量。

最後,馬志偉特別強調了運動後的恢復與營養與運動本身同等重要。大運動量後,身體需要5至7天的時間來修復代謝。保證充足睡眠、均衡營養,並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這是防止運動損傷的基石。

“運動的目標是健康,而不是自我消耗。”馬志偉說,唯有把握好度,才能讓運動真正爲我們服務,避免適得其反的悲劇。

記者:沈亞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