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羽絨服如何識別?怎樣選一件合適的羽絨服?專家詳解

秋冬來臨,保暖類服飾成爲各大電商平臺銷售的熱門品類,其中,羽絨服是熱門中的“頂流”。近日,“低價羽絨服”使用劣質填充物在社交平臺引發關注。有用戶表示價格過低的羽絨服內裏基本不是真羽絨,而是“飛絲”。

加工過程中從羽毛上脫落下來的單根短絲,價格低廉,不僅不能起到保暖作用,而且極具迷惑性,普通消費者如果不拆開衣物很難辨別。究竟達到什麼樣的標準纔算“羽絨產品”?寒冬臨近,如何杜絕濫“羽”充數?

在社交軟件及投訴平臺中,關於羽絨服濫“羽”充數的帖子有不少。幾天前,王欣(化名)在黑貓平臺發起了自己購買的一件羽絨服疑似是用劣質的“飛絲”進行填充的投訴。

王欣:這件羽絨服我是之前買的,它不保暖,只穿了一次,洗了一次,洗的時候裏面的絨朵拍不開,一團一團的,我感覺它不像羽絨服,最近看到好多報道假羽絨服,我把袖口剪開了一點,把裏面的絨翻出來一看,結果裏面是一根根的絲,不是絨朵。

王欣提供給記者的相關照片中,這些填充物的形態看似與普通的羽絨沒有太大區別,但放大之後可以發現,這些填充物不是我們常見的呈蒲公英狀的絨子,更像是一根根線頭狀的絨絲團在了一起。王欣說,當初是因爲賣家宣傳90%白鴨絨填充才購買了這件衣服。

王欣:有點硬那種,不像羽毛,感覺像是人造的。我看到評論區有人把衣服剪開,看到裏面也是一些雜毛。絨子含量都沒寫,水洗標只寫了90%白鴨絨,後面商家說,三百多塊錢買不到90%白鴨絨,他又說這個是50%白鴨絨。

衣服的洗標照片顯示,該件羽絨服填充物爲90%白鴨絨,王欣認爲這是虛假宣傳,要求商家退款並進行賠償,但由於購買時間較長,商家及平臺均沒有支持她的訴求。

河北女孩陳溪(化名)同樣就羽絨服填充物問題發起了消費投訴,去年她購買了一件359元的羽絨服,商家稱是100%羽絨填充,今年再拿出來,從裏面鑽出了一根根絲狀填充物。

陳溪:洗完之後“飛絲”從袖子和連接處全鑽出來了。我去年問商家的時候,他說裏邊是百分之百羽絨,今年再問他的時候,他說當時他說的是50%鴨絨。

在社交平臺,也有不少關於“飛絲”填充物的提示和介紹。

那麼,從專業角度來說,什麼是“飛絲”?它能起到保暖作用嗎?用什麼樣的填充物才能稱得上是“羽絨服”?

國內某知名服裝品牌品質、科技實驗室負責人舒錦輝告訴記者,羽絨由絨子、毛片等組成,“飛絲”一般被認爲是從絨子或羽毛片上掉下來的單根物質。

其實羽絨是鴨子或者鵝身上的一些絨毛,主要起保暖作用的是絨子。那種比較硬的小毛片,那種毛片掉下來是一根根的,比較光滑的那種絲是羽絲。另外可能還有一些像陸禽的毛——雞毛。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紡設系(紡織品設計與產業經濟系)副教授沈華介紹,羽絨產品之所以保暖,是因爲其中的絨子可以鎖住靜止空氣,阻止熱量對流,形成有效的保溫層。

羽絨服的裏面是絨子,它中間有一個核,類似於蒲公英的三維結構,可以含有大量的靜止空氣,這個是保暖性的一個關鍵,所以通常鵝絨可能會比鴨絨更保暖一些,因爲鵝絨的絨朵或絨子更大一些,它的保暖性和蓬鬆度會更好一些。

2022年4月開始實施的《羽絨服裝》標準,對填充物提出了要求——明確絨子(包括朵絨、未成熟絨)佔比不得低於50%且最高爲95%,並需按5%整數倍標註。

因爲最低標準是絨子含量要達到50%以上的,才能夠叫羽絨服,按照標準的話,它是有分檔的,就是50%、55%、60%……每隔5%一個檔,最高是到95%的絨子含量。

那麼該如何選擇一件合適的羽絨服呢?沈華介紹,除了看絨子含量,還要看充絨量等指標:

一、絨子含量。絨子含量是指羽絨製品中,純絨子,不含羽絲、羽毛片這些,純絨子佔羽絨總重量的百分比,也是衡量羽絨品質的一個核心指標;

二、充絨量。羽絨服中充絨量越高,羽絨服的厚度相應也會更大、更厚,保暖性也會更好;

三、服裝款式。如果這個羽絨服特別修身,繃得比較緊的話,保暖性就會下降,因爲裏面含有的靜止空氣就會減少。

對於一些特別寬鬆的羽絨服,特別是當我們行走的時候,人體和羽絨服間隙中的空氣會產生流動,會導致隔熱性能下降。所以對於羽絨服來說,保暖性比較好的前提是有一個適當的寬鬆度,不宜過緊或過於寬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