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鄭湘琪】“交通運輸行業和能源行業都是國家戰略性和基礎性產業,也都是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重要領域。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行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對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峯碳中和、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和新型能源體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5月20日,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李穎在交通運輸部專題新聞發佈會上說。
據悉,一直以來,交通運輸部高度重視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推動建設了一批交能融合項目,持續完善交通運輸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全國交通基礎設施已建風、光等清潔能源裝機容量超過89萬千瓦,累計建成充電樁3.5萬個,充電停車位約5.1萬個,新能源城市公交車佔比達到77.6%,已建和在建清潔能源船舶超過430艘,全國鐵路電氣化率達到75.3%。
李穎談到,此前十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立足當前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實際,聚焦交通基礎設施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新能源與清潔能源運輸裝備推廣、交通運輸綠色燃料供應保障等8個方面,提出25項重點任務,部署實施一批標誌性、引領性交能融合重大項目,必將有力推動交通運輸領域用能結構重大調整,形成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全方位提升交通、能源基礎設施整體效益。
李穎表示,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重點從以下五方面着手,推動交能融合發展取得實效。一是加強規劃協同。推動交通與能源基礎設施規劃銜接互動,開展公路水路充(換)電站設施網絡規劃,加強與電網規劃的協同佈局,提升清潔能源就地保障水平。指導地方開展交能融合規劃研究工作,明確基礎設施沿線新能源、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規模、建設時序和網絡佈局。
二是加強政策協同。實施交通基礎設施“啓曜”行動和“乘風”行動、運輸裝備低碳轉型發展行動、充(換)電基礎設施佈局成網行動、交通運輸綠色燃料供應提速行動等系列專項行動。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清潔能源項目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研究交通基礎設施路域範圍內綠電直連政策。
三是拓展加深應用場景。充分利用公路沿線服務區、收費站、養護工區、監控中心等周邊土地,推進清潔能源就近就地開發利用。加快建設一批(近)零碳樞紐、港口等。加強充(換)電等補能設施建設。加快公路沿線大功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雙向充放電設施智能化改造項目。
四是推廣應用新能源裝備。持續推進新能源車輛在城市公交、出租、郵政快遞、城市配送、港口、機場等領域應用,推動新能源重型貨車(卡車)規模化應用。大力支持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船舶發展,大力推進高耗能、高排放鐵路機車車輛節能改造和低碳化升級,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機場常態化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
五是加大科技研發。依託國家科研平臺和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建立交通與能源融合技術裝備研發平臺,推動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協同創新,開展交通能源系統與能源網柔性互聯、大容量固態電池、兆瓦級超級快充等關鍵技術研究。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清潔能源開發利用、電動重卡、氫能重卡、電動船舶等相關標準制定修訂,完善安全、節能、環保等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