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商用車發展新生態,共贏行業變革新未來:2023商用車產業合作發展大會在京召開

近日,由《中國汽車報》社有限公司主辦、中汽兄弟承辦、九州國際會展協辦的2023商用車產業合作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行。圍繞“深化合作共贏,共建商用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這一主題,與會嘉賓就商用車行業發展趨勢及產業鏈協同共贏等議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新趨勢構築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中國汽車工業已走過70年,在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道路上,商用車作爲公路物流的主要載體,連接着國計與民生。70年來,我國商用車行業櫛風沐雨,于堅守中前行,在創新中發展,開啓了市場逐步成熟、企業實力不斷壯大、產業規模全球領先的新局面。

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編輯兼中國能源報總編輯謝戎彬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在產業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商用車產業取得巨大發展成就,實現了商用車市場規模全球第一,產業政策和標準體系逐步完善,產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品各項性能顯著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趨於完善、韌性明顯提高。同時,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汽車產業變革趨勢,商用車產業逐步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整車及三電系統等關鍵技術已基本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以AEB爲代表的輔助駕駛系統在營運客車、貨車上的配裝量屢創新高,部分應用場景的商用車自動駕駛、無人配送的商業化也在穩步推進。除此之外,一些商用車企業還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國際化發展之路漸行漸穩。

不過,我們也必須看到,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國商用車市場低位運行壓力明顯,面臨的挑戰仍然巨大。如何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是商用車行業面臨的重大課題。

圍繞商用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謝戎彬提出,一要清醒客觀地瞭解與跟蹤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消費環境發生的變化,審慎制定相關戰略規劃、市場規劃;二要擺脫長期以來對政策的過度依賴,緊跟、深挖市場需求與消費潮流,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擺脫用價格戰拼銷量的落後打法;三要特別重視智能化技術的開發與應用,這不僅能爲產品體驗帶來顛覆性提升,更有助於降低交通運輸領域的安全事故率、降低物流運輸成本,提升運營效益;四是繼續堅持開放合作,走國際化發展之路,要力爭實現產品研發、銷售、售後服務全鏈條的打通,實現與當地產業鏈、生態鏈的融合共贏。

新動能激活商用車發展新局面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和海外出口成爲拉動汽車行業增長的兩大引擎,也是商用車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自主企業不僅掀起了綠色變革浪潮,還開啓了新一輪汽車出口的熱潮。

對於新能源商用車的發展前景,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祕書長師建華表示,我國商用車行業已進入新一輪調整週期,存量競爭階段已經開始,新能源商用車的廣闊空間正加速開啓,要想實現市場化、可持續發展,不僅需突破共性的瓶頸技術,還要強化集成技術創新,提升產品的經濟性和使用便利性。同時,在汽車“新四化”趨勢下,汽車供應鏈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延伸和擴展,行業進一步發展還要構建完整的產業生態,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建立上下游貫通的、完整的產業體系,協同聚力、共同助推新能源商用車的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我國商用車企業“出海”的腳步不斷加快,開闢了商用車出口的新局面。數據顯示,2023年1~10月,商用車出口64.2萬輛,同比增長20.8%;1~10月,新能源商用車出口3.67萬輛,同比增長65.4%。

此外,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分會祕書長孫曉紅對中國商用車出口形勢進行了分析和預測。孫曉紅表示,短期來看,海外汽車供應鏈受到了很大沖擊,部分國家汽車生產和供應不足爲我國汽車出口提供了機遇。長期來看,國內車市增長放緩、競爭加劇,車企尋求海外增量市場的意願增強,加之我國造車實力提升,產品力不斷增強,電動化、智能化技術更是領先海外品牌,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場的接受度和認可度也普遍提升,加速了出海進程。與此同時,國際旅遊和公共運輸行業逐步回暖,帶動海外交通運輸和出行需求強勁反彈,載貨車、客車等商用車出口也順勢開啓高速增長模式。此外,在全球氣候問題及世界能源危機的雙重催化下,海外市場對於新能源汽車需求不斷擴大,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規模和增速有望持續攀升。未來兩年,預計我國汽車出口仍將將繼續保持10%~20%的增長勢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