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汽車綜合報道】約旦首都安曼,網約車司機納賽爾每天駕駛着他的EU5 PLUS穿梭在大街小巷,偶爾會向乘客介紹他的愛車:“它來自中國北京,能用語音控制空調,開起來超級安靜。”
澳大利亞南部城市阿德萊德,今年8月開始,男孩傑登每週都會跟父母乘坐鎮上新開通的福田氫燃料公交車。“這裏離南極很近,這輛車只排放水,我想企鵝都會喜歡它。”他說。
今年是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週年。在北汽開拓“出海”的版圖中,不少增量都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其中新能源汽車佔了很大比例。伴隨北汽集團新能源汽車出海“版圖”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海外民衆,體驗到“中國智造”帶來的舒適與便利。
加擋提速
乘商同步發力
2022 年,北京汽車正式進入約旦市場,首款產品BJ40 上市即受熱捧。今年初,北京汽車又與約旦MALLOUK 公司簽訂1000輛EU5 PLUS訂單。經過一年的“耕耘”,北京汽車產品憑藉時尚、可靠、高性價比等特點,在當地擁有了不小的知名度。
“不僅要讓用戶開好車,更要用好車。”北汽國際西亞區經理丁長峯一年中多一半時間是在國外度過,其中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服務圈”的打造上。充電站的選址、能源公司的溝通、配件庫的完善……他和團隊幾乎走遍了安曼的每一個角落,把品牌在國內積累的經驗,傾囊用在異國他鄉。
在東南亞某國,北汽國際東南亞大區經理侯捷正和團隊圍繞KD工廠的落地密集攻關。“如果工廠能夠落地,不僅車價會進一步降低,還會帶動當地產業鏈的完善,是雙贏。”他說。
作爲國內最早向海外輸出新能源產品的商用車企之一,北汽福田不斷創新海外市場經營策略,推出“全球綠色物流解決方案”——在澳大利亞,除了氫燃料公交車,北汽福田還帶去了純電動輕卡。今年2月,北汽福田向悉尼物流公司交付了6 輛全新E-AUMARK 電動輕卡,產品根據場景需求規格定製,用於澳大利亞州際運輸和倉儲物流。此外還有菲律賓市場第一輛純電動輕卡發佈、阿根廷首輛真正意義上的純電動輕卡發佈、南歐首批20輛純電輕卡交付、130 輛純電動輕卡交付泰國……在服務全球物流用戶的同時,北汽福田加速推動全球物流運輸行業綠色轉型。
科技引領
打造出海利器
北汽旗下新能源車之所以受到海外市場青睞,關鍵在於科技賦能的產品價值提升。
今年8月成都車展期間,阿聯酋本奧米爾集團高層接洽商談多家企業之後,最終選擇了代理極狐。“是極狐的技術實力和產品競爭力征服了我。”本奧米爾集團董事加布裏埃爾如是說。10月9日,北汽新能源與本奧米爾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將聯手開拓阿聯酋和沙特兩大中東市場。目前,本奧米爾集團已確定首批採購600輛極狐產品。
進軍中東市場是北汽新能源國際業務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北汽新能源不斷提升自研水平,持續鞏固自身在整車集成、三電系統、智能化等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並加大全球市場開拓力度。BE21平臺成爲國內首個實現技術出口的新能源汽車平臺;與日本TURING公司合作,基於極狐阿爾法S 進行滿足日本市場需求的智能化改造,計劃於2024年進入日本市場銷售……通過整車出口和技術輸出等方式,北汽新能源在全球舞臺上展現着中國品牌的強大技術支撐。
在國際市場上,北汽福田堅持走“三線並舉”技術路線,以純電爲主,加速插電式混合動力發展,同時佈局氫燃料,打造全系列新能源商用車產品。與此同時,重點打造品牌+技術、股權合資+技術合作、供應鏈協同出海等模式,現已與諸多屬地合作伙伴構建起屬地產業生態,如與泰國正大等區域強勢品牌開展合作項目、在歐盟建設研發中心等,把海外產品定義與當地需求結合起來,快速開拓當地市場。
因地制宜
深化屬地運營
想要在海外市場佔據一定份額,除了有產品和技術優勢,還需要深度融入當地市場。
智利是拉美經濟較發達的國家之一,近年來,政府開始加大力度推廣新能源汽車。2022年,北汽福田在智利斬獲了1022輛電動公交車訂單,創下當時中國客車企業海外最大單一純電動客車訂單記錄。但在對私領域,民衆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熱情卻並不高。
“民衆對電池安全和智能駕駛還有許多誤解。”北汽國際智利祕魯特區經理姜東介紹,針對民衆的顧慮,團隊開展一系列推廣舉措:在大學校園辦車展,普及電車知識;走訪出租車協會,邀請司機試駕電動車;售後配件先行,在經銷店單獨開闢展示區……越來越多當地民衆瞭解了北汽新能源車,訂單也隨之而來。團隊還與當地有關部門達成了充換電設施建設的初步協議,明年上半年有望落地。
在印度,北汽福田海外事業部南亞大區總經理夏德凱在走訪中發現中印兩國路況大相徑庭——長期不退的洪澇積水、能生煎雞蛋的炙烤天氣、隨性穿行的牛羣、高出預期的減速帶……爲適應當地路況,團隊與研發部門溝通,對車輛進行了多項本土化改造——提升底盤高度,提高電器、電機防水等級,升級空調製冷系統,強化減震系統……改進後的產品一經推出,就得到客戶的極大認可。
憑藉強大的產品力和品牌力,北汽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在海外圈粉無數。未來,北汽將一如既往地深耕全球市場,以技術創新爲驅動力,爲全球綠色能源轉型貢獻力量,成爲中國製造的閃亮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