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3·18|“小草房”的全球化蛻變

【環球網汽車綜合報道】1996年,年輕的尹同躍從一汽回到家鄉安徽,在蕪湖城北荒灘中的廢棄工棚中,開啓了“做中國人自己的汽車”的事業。這片工棚,即是被奇瑞稱之爲“小草房”精神的發端。1年後的1997年3月18日,奇瑞公司打下了建廠的第一根樁,是爲奇瑞建廠紀念日

前不久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奇瑞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在代表通道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二十七年前,奇瑞從幾間‘小草房’開始創業,我們缺資金、缺技術、也缺人才,當時的汽車市場基本上由外資或者合資品牌壟斷,行業當時有一句話說:中國人想自主開發轎車是天方夜譚。二十多年來,我們堅持艱苦創業、開放創新,和其他的中國車企、包括合資企業一起,共同撐起了中國製造的脊樑,共同把中國打造成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

在一間“小草房”裏從零起步艱苦創業,高舉自主創新旗幟不動搖,27年過去,奇瑞已成長爲一家以汽車產業爲核心的多元化企業集團。2023年銷售汽車達到歷史性的188萬輛,其中出口93.7萬輛,佔據全國出口總額的近20%,連續21年位列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成爲最具國際範兒的中國汽車品牌 2023年,奇瑞集團實現營收3151億元,已基本邁進了世界500強的行列。

作爲位於安徽蕪湖的一家企業,奇瑞的創業歷程可謂一路艱辛,但她的成長,也正是中國汽車品牌一路長大的寫照。

一、永遠艱苦創業、堅持自主創新

正如尹同躍所說,奇瑞創業的時代,中國汽車產業基礎還非常薄弱,特別是發動機的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創業初期,在窮盡了各種嘗試後,奇瑞只能選擇自主創新、自主開發這一條路。

以“中國心”技術爲例,1997年奇瑞開始造車,從英國威爾士引進了一條福特汽車的二手發動機生產線,經歷了趕走磨洋工的外國工程師的波折,立下“軍令狀”自己幹,終於實現發動機生產線點火。後來,奇瑞又向奧地利AVL公司學習,培養自己的發動機研發團隊,兩年後,國內第一臺自主研發的轎車發動機正式點火。此後,動力成爲技術奇瑞的硬核名片,先後打造出10款“中國心”十佳發動機

隨着新能源時代的到來,2023年,奇瑞帶來了“顛覆級”的混動技術——鯤鵬超能混動C-DM ,由第五代ACTECO 1.5TGDI高效混動專用發動機、三擋超級電混DHT、無級超級電混DHT和混動專用電池及電池管理系統“新三大件”組成,擁有最高熱效率大於44.5%、百公里虧電油耗低至4.2L、最高綜合續航里程1400+km、零百加速4.26s等一系列卓越性能。目前,這套技術已經搭載在奇瑞風雲A8、山海L9、瑤光C-DM等車型上,今年還將推出風雲、山海和星途的系列混動車型。

在純電領域,歷時4年研發累計投入達百億元的E0X平臺 ,全面集成“瑤光2025”戰略構建的空間、智艙、智駕、能耗與安全五大世界級優勢,以及重新構建“新汽車”定義的理念,是世界級電動平臺 。目前,該平臺已經推出了星紀元ES,星紀元ET正在開展新車上市前的系列預熱。此外,奇瑞新勢力iCAR也已成功推出首款車型iCAR03。

從發動機廠房的第一根樁起步,如今,奇瑞已經在國內和海外擁有27個生產基地,全球八大研發中心,集團總人數突破8萬人,累計銷量超過1300萬臺,其中海外超過335萬臺 奇瑞集團業務涵蓋汽車、汽車零部件、金融、地產、現代服務,擁有奇瑞汽車、奇瑞商用車、奇瑞汽金、奇瑞科技等300餘家成員企業,形成奇瑞、星途、捷途、iCAR爲主的乘用車四大品牌,產品覆蓋燃油、混動、純電全賽道,業務遍佈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二、從“理工男”到“全科生”

“理工男”這個標籤從奇瑞誕生之日便附着在這個品牌上,“再難不省研發”的理念也始終深入奇瑞的骨髓 出於技術和管理更深度耕耘的思考,奇瑞從2010年啓動戰略轉型,此後的10年,奇瑞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正向開發流程、體系,以發動機爲代表的一系列技術積澱愈加深厚。從2001年起步的出海步伐,始終腳踏實地,在中國汽車品牌出口銷量上持續領先。

靜下心來的奇瑞發現,僅僅依靠“理工男”的標籤,埋頭於深耕技術,並不能完全跟上快速變化的時代。進一步說,就是奇瑞的品牌標籤不能僅侷限於“理工男”,要向“全科生”拓展 ,引入更多感性的元素,即除了技術支撐外,還要在產品、營銷、服務等環節,更多地關注到用戶的需求和感受,對企業與用戶關係進行重新理解

奇瑞採取了從市場到市場的策略,用壯士斷腕的決心對車型進行了大調整,在設計研發上從原來由工程師主導轉變到根據市場調研細分羣體,按消費者喜好進行研發設計,通過“產品創新、營銷創新”,營造“理性+感性”的“全科生”形象,邁入了從“技術奇瑞”向“科技奇瑞”轉型升級的新徵程

思維一變天地寬。在技術上,奇瑞繼續保持深耕態勢,2022年9月重磅發佈“瑤光2025”前瞻科技戰略,五年內投入1000+億,培養研發人才20000+人,建立300個瑤光實驗室。兩年來,奇瑞在火星架構、鯤鵬動力、雄獅智艙、大卓智駕、銀河生態五大技術領域碩果累累,新能源和智能化正成爲奇瑞的新技術標籤

2021-2023年,奇瑞銷量從96萬、123萬增長到188萬輛,一路保持向上的態勢,營收更是跨越了兩個千億元臺階,2023年首次突破3000億元。

三、堅持“四向”、追求長期主義制勝

“年一過完,硝煙四起。新的一年,奇瑞人要有更高的鬥志、更高的士氣,起跑即衝刺,開戰即決戰。”2月22日,尹同躍董事長在公司幹部大會上說。根據大會安排,2024年,奇瑞要打好“國際領先優勢攻堅戰、國內新能源業務翻身戰、流程與數字化強基戰”三大戰役,堅持品牌向上、市場向外、技術向未來、產業向全價值鏈

怎麼打?技術顛覆仍然擺在了奇瑞的首位。“從‘技術奇瑞’到‘科技奇瑞’,意味着加入更多前瞻性的元素,要做好更多的科技儲備工作” ,尹同躍董事長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採訪時說,要以“客戶爲中心”加快數字化轉型,以“互聯網思維”打造產業平臺,實現傳統交通工具向移動物理空間、數字虛擬空間、元宇宙空間演變。

代表通道採訪中,尹同躍提到了兩個故事:奇瑞馳援甘肅、青海地震災區,奇瑞第一時間參與土耳其地震救援。兩個救援,一個國內、一個國外,恰是奇瑞汽車作爲全球化企業,堅持“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全球企業公民理念,積極投身全球範圍的經濟發展、ESG建設、民生和公益事業的寫照。

能連續21年位居中國汽車品牌出口第一,是奇瑞秉持“只有爲全球每個市場區域創造價值,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的理念的體現 對奇瑞來說,出口的不僅是產品,還有品牌與文化。

中國曾經用市場換技術,如今的奇瑞正用中國技術換取國際市場 奇瑞依託全球八大研發中心和300多個瑤光實驗室,以全球化的標準、全球化的品質,製造滿足全球用戶需求的好車,使得奇瑞汽車在海外市場大放異彩。奇瑞也是用自己的方式,爲中國建設汽車大國、汽車強國添磚加瓦,爲中國汽車品牌增光添彩,讓更多全球用戶喜愛中國車

造車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無論時代如何風起雲湧,堅持長期主義是永恆的戰略思維。對奇瑞來說,“小草房”精神將一直是代代奇瑞人傳承堅守的文化法寶 ,以技術爲根、以用戶爲本、爲全球用戶創造更多高品質、高技價比、顏價比、心價比的產品,向全世界展示來自中國的奇瑞力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