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汽車報道】2015年,《巴黎協定》構建了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的總體格局——扭轉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對於地球的負面影響,用綠色低碳以及可持續發展替代之前的傳統增長方式。
與此同時,中國也宣佈了自己的目標:力爭2030年前“碳達峯”,以及2060年前“碳中和”。“雙碳”指向很明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正處於行業變革期的汽車行業也在經歷類似過程。
在全球汽車產業正在經歷技術變革的背景下,今年6月,寶馬集團將面向未來的BMW iFACTORY戰略在歐洲和中國市場同步推進,這一生產戰略將爲寶馬在新的競爭中帶來顯著的競爭力——不止是最高的質量標準,還有對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就是BMW iFACTORY戰略推出不久,寶馬新落成的裏達工廠曾經因爲“工業元宇宙”特色而引發了轟動效應。這個花費了多達150億的巨型工廠,是落地寶馬集團今年提出的“精益、綠色、數字化”的BMW iFACTORY生產戰略的關鍵基礎設施。最重要的一點在於,裏達工廠傳達出來的先進製造理念,剛好契合了“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個大政方針,這展示了寶馬在華持續高質量經營20年的遠見。
裏達工廠是寶馬第一座從一開始就以數字孿生技術構建,並完全在虛擬環境進行規劃和模擬的工廠,貫穿了規劃、設計、產線佈局和設備調試等所有環節。“工業元宇宙”工廠的顯著特色在於,在實體工廠建設完成之前,員工就可以體驗工廠的每一個細節,並且進行評估,以確保實體工廠能夠高效率完成。
精益、綠色、數字化——確保高質量生產
BMW iFACTORY生產戰略是寶馬爲電動時代的生產網絡轉型提供的一種全球化解決方案。這一戰略聚焦於精益、綠色、數字化三個方面,通過在生產過程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並由此重新定義了汽車製造。
精益意味着效率、靈活性和精準度,這對一個巨型工廠來說殊爲不易——它涉及到滲入到各個環節的“微創新”,以及能夠支撐這套創新的體系。這正是寶馬位於瀋陽的裏達工廠的特色之一。通過綜合測量中心(CMP),這家工廠整合了質量數據、先進數據和質量專家,以迅速解決與質量有關的問題,其中包括將白車身測試與整車質量檢測合二爲一,確保交付到用戶手中的車輛擁有最佳品質。
在綠色方面寶馬行動得更早。在2019年,寶馬位於中國瀋陽的生產基地,已經完全使用了可再生電力——通過遍佈廠區的面積高達29萬平方米的太陽能光伏系統,每年可產生6萬兆瓦時的綠色電力,由此可節約大約4.5萬噸標準煤。循環經濟是另一個重點。爲了生產出足夠“綠色”的汽車,寶馬位於中國的工廠實現了對資源的二次利用、循環利用。比如在水資源方面,塗裝車間實現了100%的工業用水循環使用。寶馬的長期計劃是,能夠在未來實現資源或者材料的100%回收再利用。
最後在數字化方面,裏達工廠堪稱標杆。裏達工廠是寶馬iFACTORY生產戰略的集大成者,與數字化有關的所有元素都能在這座工廠找到——除了前文提到的“工業元宇宙”工廠之外,還通過工業物聯網(IIoT),把每一件產品、每一個流程和每一位員工連接起來,實現了高質量、高效率的數字化生產。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博士表示:“華晨寶馬的目標是用最可持續的方式生產汽車。作爲一家負責任的汽車生產製造企業,我們要利用自身經驗與優勢,促進產業升級,推進新型工業化,爲中國製造向高端化邁進、智能化升級、綠色化轉型作出自己的貢獻。”
研發、採購、生產一體化——全價值鏈質量管控
BMW iFACTORY生產戰略的另一大特色在於,建立了一套“全價值鏈質量管控”體系,併爲用戶打造“零缺陷”的高質量產品。寶馬對於質量的追求從其CEO的任命就可窺見一斑——這家全球豪華車企巨頭的一個不成文傳統是,CEO多數都有集團生產戰略的背景——現任寶馬CEO齊普策,以及前兩任CEO雷瑟夫和科魯格都負責過生產事務。這讓寶馬始終能夠預見智能製造的發展趨勢,並迅速付諸實施。
寶馬位於瀋陽的工廠,通過測量中心、工業物聯網等先進設施,實現了數字化、精益生產。這個巨型工廠的全價值鏈質量管控體系貫穿產品服務全生命週期,包含研發、生產、供應鏈、銷售、交付、售後等六個環節實現了全過程“質量追溯”,並堅守“零缺陷”原則。這套體系讓寶馬在2020年、2021年獲得了CCC(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年度工廠審計中取得“零發現”成績,並因此被授予A類企業稱號。
在研發方面,寶馬在電動車越來越普及的今天,已經建立了從電芯到整車的嚴苛質量測試體系,涵蓋了128次機械測試、994次軟件功能測試,以確保產品質量。供應鏈方面,目前寶馬在中國有超過460家本土供應商,所有供應商必須通過“質量和零缺陷理念、次級供應商管理、可持續發展”等六大項考覈——其中“零缺陷”理念已滲透整個供應鏈體系。
此外,生產過程中,寶馬瀋陽生產基地通過在研發、採購、生產三方統一協作,在質量管控方面實現了快速反應——一旦識別到潛在質量風險,聯動機制會實施預防性管控,確保質量風險不會影響生產。
在中國,爲中國,與中國發展同頻共進
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哪個合資車企能夠比寶馬的“在中國,爲中國”更深入人心的本地化承諾。裏達工廠體現的先進製造模式,也剛好對接了國家高質量發展的規劃,以及聚焦於實體經濟、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的部署。這不僅僅是寶馬在生產製造方面的新躍遷,更打開了全新發展空間。
具體到寶馬瀋陽生產基地,除了今年正式落成的裏達工廠之外,這個基地已經是寶馬集團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擁有兩座整車工廠、一座發動機工廠、一條高壓電池生產線和一座研發中心,提供了超過2.6萬個就業崗位,並幫助瀋陽在智能製造方面實現了集聚效應,同樣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寶馬將“以客戶爲中心”的質量控制,作爲整體的高質量發展策略,以研發-製造-維修-改進設計的閉環反饋機制,實現質量升級的正向循環,從而促進產品與服務質量的全面提升。
華晨寶馬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博士表示:“自2003年成立以來, 華晨寶馬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在瀋陽建立了行業領先的智能製造生產基地,並將繼續致力於引領中國汽車行業的產業升級和綠色轉型。”
紮根中國20多年來,寶馬始終致力於爲消費者、地方社會和行業創造價值,踐行“在中國,爲中國”的承諾。未來,寶馬將繼續通過數字化提升、精益生產以及全價值鏈的質量管理體系,全面踐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