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億裏達工廠,定義“高質量發展”新標杆

150億打造黑科技工廠

【環球網汽車報道】全球汽車行業正經歷一波堪稱革命性的技術變革——傳統燃油汽車的創新空間越來越小,而以電氣化爲主要特點的新能源汽車開始走向舞臺中央。

這對所有車企來說都是一個與持續高質量發展相關的全新課題,但是對於經歷了太多技術變遷的寶馬集團來說,能夠前瞻性地預判行業趨勢並及時採取行動,已經是這家百年老店在關鍵轉型期的標準操作。

所以寶馬同樣完成了與新能源有關的重要佈局——華晨寶馬生產基地大規模升級項目(簡稱:裏達工廠)的出現,讓外界得以窺見寶馬在這波電氣化技術變革的應對之道。

無論放在任何時代,花費150億打造一個工廠看起來都是大手筆,這也是寶馬在華歷史上單項投資之最,是寶馬BMW iFACTORY生產戰略的最佳範例——從“精益、綠色、數字化”三個方面樹立汽車生產新標杆。寶馬首款純電動中型運動轎車——全新BMW i3——已經正式在這裏投產。

全新BMW i3匯聚了BMW 3系運動精髓與BMW i品牌開拓創新精神,表明寶馬集團正不遺餘力地在各個細分市場豐富電動產品陣列。裏達工廠能夠生產如此重要的車型,也表明這家工廠代表了寶馬的最高質量標準。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裏達工廠實踐了寶馬集團的iFACTORY全球生產戰略。

現在的問題是,裏達工廠生產的高質量產品爲什麼能夠獲得市場認可?

這源於這個工廠採用了數不清的黑科技,堪稱一個用黑科技武裝到牙齒的高科技工廠。

黑科技爲產品質量保駕護航

裏達工廠生產高質量產品的原因,在於其對質量的要求,覆蓋研發、採購、生產等全部環節,而所有環節都使用了大量黑科技。

在研發方面,寶馬很早就建立了本地化的研發團隊,構建了德國之外最大的研發體系。

寶馬位於瀋陽的研發中心擁有超過70個測試臺架,車型在量產前必須完成100多個涉及排放、安全、NEV檢測的檢查實驗。

裏達工廠實現了千兆5G網絡的全覆蓋,可用於遠程維護時音頻和視頻數據實時傳輸,也更有利於工程師完成車輛測試與分析。

採購方面,鑑於寶馬在中國有超過460家本土供應商,“零缺陷”理念已成功滲透到整個供應鏈體系,每家供應商均需通過“質量和零缺陷理念、次級供應商管理、可持續發展、柔性生產系統、社會責任和成本效率”等六大項考覈。

但這個工廠的最大特色,毫無疑問依然是“元宇宙”。

元宇宙首先體現在工廠的建設層面。

在裏達工廠的實體工廠建設之前,從廠區規劃、建築設計、生產線佈局到設備調試,全部在強大的Epic Games虛幻引擎3D創作平臺創建數字孿生模型並進行模擬,構建了真正的“工業元宇宙”工廠,預演了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因此在建設實體工廠時做到了有規可循,減少了建設執行環節中產生的返工次數,整個工期比正常工期縮短了6個月,僅用兩年多的時間便實現投產。

這種看上去黑科技十足的元宇宙特色,同樣也體現在車型生產層面。

工廠使用行業領先的IPSI生產管理系統和實時位置跟蹤技術,在車輛裝配過程中提供即時、透明的信息,並通過移動終端和智能程序實時呈現給工人。某種程度上,裏達工廠的黑科技建立在數字化基礎之上——簡而言之,這是一個依靠數字驅動的創新型工廠。

數字化創新驅動的先進工廠

裏達工廠是數字化創新驅動的標杆。

多數情況下,車企可能會有一個“數據中心”,但不會有太大規模。

但是華晨寶馬爲裏達工廠新建了佔地約3,500平方米的數據中心,面積相當於40多個羽毛球場,包含1,200多臺服務器。。

這讓裏達工廠看上去像是一個需要處理海量數據的互聯網公司——實際在裏達工廠,光是1600個用於監測生產過程的多功能攝像頭,每年就能產生多達10PB數據,也由此產生了巨大的數字處理需求。

另外,工廠用工業物聯網(IIoT)連接起每一件產品、每一個流程和每一位員工,從而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數字化生產。

數據驅動讓每一輛流水線上的汽車在不同生產階段的數據都會一條不落的被記錄與傳輸,以保證從第一道工序到最終的下線環節都能實現統一標準的最高產品質量。

在塗裝車間,有一套AI系統可以在100秒內可拍攝10萬張照片,對每輛車的噴漆表面拍照和分析。在加入了機器學習能力後,這套系統可以越來越智能地識別出車身漆面的微小瑕疵,爲所有用戶提供達到完美狀態的漆面。

數字化帶來的效果顯而易見,也與寶馬在業內率先部署代號爲“燈塔”(BEACON)的人工智能密切相關——這個平臺加速了多個業務場景的數字化。

實際上,“燈塔”平臺扮演了“超級大腦”的角色,能讓工程師持續訓練和優化包括前文所述的AI攝像機質量檢查系統,以AI算法實現遠超肉眼效率的識別效果。

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樣板

作爲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進入中國市場20年來,寶馬一直在通過自己的牽引作用,在整個生態內推進中國汽車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衆所周知的是,汽車是一個典型的全球化產業,講究產業分工和協作效率——尤其是考慮到寶馬在中國有超過460家本土供應商,這種體系化高質量發展就更具現實意義。

基於此,中國汽車產業必須加強全球產業鏈資源的優化配置,才能達成高質量發展的願景,而這些都是寶馬擅長的角色。

另外,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是世界上工業門類最爲齊全的國家,但是在以大數據、雲平臺、AI爲主要特點的全球製造業變革浪潮下,包括汽車在內的高附加值製造業,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也面臨轉型挑戰。

這種變化與用戶的需求密切相關——比如在當今這個“過渡”階段,用戶的需求相對多元,既有電動車,也包括大量的燃油車需求,同時還有一些定製化需求,等等——爲了適應這種變化,就必須建立基於數字化的柔性生產線。

同時,汽車是頂級製造業,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一個國家參與國際分工協作的角色,所以中國要想在汽車行業由大變強,就必須解決數字化轉型問題。

有利的一點在於,中國有相對優秀的產業基礎,比如5G等,所以有機會把工業互聯網作爲核心支撐,驅動汽車產業推進數字化。

在這個過程中,寶馬的裏達工廠剛好樹立了一個高質量發展的樣板。

華晨寶馬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博士表示,寶馬致力於生產質量卓越的產品,以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而高質量的生產製造體系是製造高質量產品的前提。

他強調,華晨寶馬將繼續引領中國汽車行業的產業升級和綠色轉型。

在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看來,生產製造是企業戰略的基石。“靈活性、效率、質量是生產的三個要素。寶馬集團依然是三者結合的行業標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