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默默堅守公益行動

“公益不要變成少數人的事,每個人都渴望與公益鏈接。”

這是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首席貝愛公益官張麗平對“做公益”的解讀。

21年前,因爲救助一個被燙傷的孩子,西貝走上公益之路,從最初的高管捐款到普通員工陸續加入,愛在延續,“做公益”也逐漸成爲西貝人的生活方式。

如今,西貝已經成長爲一個公益平臺,發展出應急救助、貝愛助學、築夢助學等多個公益項目,幫扶對象也從內部員工輻射至社會各界。

點滴匯聚,以成江河。企業是社會公益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從內部互助、傳遞愛心,到履行社會責任、聚公益星光燃希望之火,西貝一直在行動 。

從西貝愛心互助金到西貝·貝愛公益

2007年,西貝愛心互助金成立,這是西貝·貝愛公益的前身。

但西貝的“愛”文化,起源卻比想象的要早得多。

2002年,西貝剛在北京站穩腳跟。一位內部員工的女兒不慎被嚴重燙傷,西貝餐飲創始人賈國龍聽聞後即刻給該員工轉賬10萬元。

“錢不重要,先救人要緊。”賈國龍說道。這便是西貝的第一筆“愛心互助金”。

而後,西貝全體員工也開始自發爲這位夥伴的女兒捐款。在大家齊心的幫助下,小女孩及時獲得救治並最終痊癒。

這件事給西貝人帶來很大觸動。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如果這時候有這麼一個組織、一筆經費幫助他度過危機,該是多麼有意義、有力量的事情。

一開始,“互助金”只是一個機制,西貝內部有專人負責,有需要即可直接和公司申請,善款來源則是通過包括賈國龍在內的西貝人自發捐款而成。

後來,隨着公司規模不斷壯大,西貝決定將“互助金”組織化、正規化。由此,西貝愛心互助金在2007年被組建起來,由西貝的每家門店固定將每年淨利潤的1%彙集至此,形成規模化易於管理的同時也爲互助金提供了較爲充裕的資金。

“就這樣一點點的,西貝愛心互助金做得越來越規範,公司越來越大。我們也想把愛傳出去,希望公益成爲一個自發的行爲,能夠激發每一個人內在的東西。”張麗平表示。

爲了將愛心的火種傳遞給更多人,2021年1月,西貝與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合作成立專項基金,同年11月西貝愛心互助金迭代更名爲西貝·貝愛公益,代表西貝集團執行公益項目或活動,同時各分部、門店不定期舉辦地方性公益活動。

西貝的企業文化中有這樣一句話:把愛傳出去!貢獻他人。在賈國龍、張麗平以及高管的影響和帶動下,公益行爲在西貝內部蔓延開來。

最近幾年,賈國龍和張麗平每年都會拿出1000萬元放進互助金,高管的捐款也越來越多。

在西貝內部,西貝·貝愛公益也定期舉辦義賣、捐款活動。49元、129元、259元......這是西貝·貝愛公益義賣商品的價格,金額並不高。但相比於一個數字,將愛心落到實處、落到細處、落到深處,讓更多員工參與到這件事中來更有價值。另外一個重要的意義是,讓員工瞭解這個公益項目,如果日後他們需要幫助,也可以更容易開口求助。

從小西貝到大西貝

用微小的行動撬動大愛,是西貝的一種行事風格。這種細節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賈國龍會請一線員工喫飯,查看員工宿舍,強調給員工更舒適的住宿環境等。這一理念也延續到了西貝·貝愛公益。

伴隨着西貝的成長,西貝·貝愛公益發揮了多次作用,幫助西貝內部員工及其親屬渡過難關。

從“互助金”時期開始到西貝·貝愛公益,西貝內部一直有兩個幫扶方向:一是“子女助學”,二是“應急救助”,但凡員工遇到重大疾病、突發事件等困難,西貝都會及時提供幫助。

比如,西貝·貝愛公益爲進城務工人員設置了“應急救助金”,若員工或其直系血親,患重疾、突遇意外等情況導致醫療費(自費部分)超出家庭承受能力情況時,爲其捐助善款進行應急救助。至今,西貝·貝愛公益已爲777位申請人捐助1342萬元。

2014年4月,西貝莜麪村上海東方路門店的樊瑞傑被確診爲慢性腎炎,多次住院治療。2017年8月,樊瑞傑出現腎衰竭引起心臟衰竭,於3個月後完成腎臟移植手術。手術共花費80萬元,由原分部經理周昕個人借與樊瑞傑。愛心互助金爲其捐助20萬元、借款10萬元,共計30萬元用於其康復治療費。

康復後,樊瑞傑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帶領店員跨過道道難關。

對於進城務工人員來說,留在家裏的孩子是他們無法割捨的思念。爲了方便員工把孩子帶在身邊,西貝·貝愛公益爲其子女提供每年2次的助學金。從2017年啓動至今,西貝·貝愛公益爲就讀在幼兒園至高中階段的16142名子女,提供了近2206萬元助學金。

在這些實際幫扶計劃之外,西貝也非常注重對員工的人文關懷。除了薪資待遇,這是留住員工的最好方式。

疫情剛發生時,西貝有370家門店,因爲臨近春節,工作人員處於滿編狀態。疫情發生後,門店運營停擺。但是爲了避免員工返鄉途中被感染的情況,西貝儘量將員工留在宿舍,爲其提供喫住保障。西貝除了給一線員工發保障工資、獎金外,還爲他們購買了新冠保險。

員工留在宿舍長時間不能外出,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情緒問題。對此,西貝·貝愛公益青睞心理老師,爲員工進行線上輔導、安撫。

莎士比亞說過:“一顆好心,抵得過萬金”。在一件又一件的公益事業中,西貝的價值觀積累、沉澱下來,這對於西貝來說,無疑是一筆隱形的財富。

從大西貝到大家的西貝

“最早我們提出‘把愛傳出去’,就是覺得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些人出來工作都不容易;而且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那種愛,幫助人也是人的本性,我們希望能夠把大家這種愛激發出來,一起把愛傳出去。”張麗平曾如此詮釋西貝對“愛”的理解。

後來,每一個西貝人都希望“愛的傳遞”不僅限於公司內部,希望西貝能夠成爲一個更強大的愛的能量場,發散出更多能量去幫助更多人。因此,西貝·貝愛公益的幫扶對象也由西貝內部員工輻射至社會各界。

而這一切要從2020年5月29日西貝週年慶時說起。

一位名爲吳友的店長分享他的十年夢想:因爲自己得到一位老人經濟援助,才能順利完成高中學業。如今工作穩定的他想回饋家鄉,計劃10年內資助100名困境學子完成學業。

“我現在工作了,我想把別人幫助我的愛心延續下去,幫助老家和我當時一樣因爲家庭經濟條件原因,不得已放棄學業的孩子們。”吳友表示。

西貝是一個築夢的舞臺,爲吳友提供了1萬元的夢想啓動金。隨後,西貝·貝愛公益啓動“築夢·助學”公益項目,第一期爲新疆、貴州共110名困境高中生提供每年3000元,共3年的助學金。

受疫情影響,2021年底,西貝·貝愛公益只能組織了一場線上助學金髮放儀式;而在疫情結束後的第一時間,西貝·貝愛公益就走進了新疆霍城,看望這50名受助學生,並在當地舉行助學款發放儀式。

3月14日的發放儀式上,11位貝愛學子的資助人、生命力課程講師王耀路老師特意在學生進入高三重要階段前,分享了一場“懷揣夢想,輕鬆飛翔”主題課,旨在幫助學生緩解迷茫,解決學習問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或許是受到善意和愛心的感染,被貝愛鯤鵬計劃資助的學生正在悄悄發生改變。

剛進入學校時,哈曉蕾只是一個普通女孩。但進入鯤鵬班之後,她便竭盡所能全心全意幫助周圍的同學,主動承擔一些班級工作,比如擔任衛生組長、宿舍長。因爲這種服務同學的意識,她被選爲團支書,深受同學們的信賴。

哈曉蕾的目標是考上醫科大學,希望用自己的仁愛之心,回饋社會、回報幫助她的人。

對於大山深處的孩子來說,讀書可能是他們走出大山,甚至改變人生最好的一條路。而一直以來,西貝的願望就是做身處困境學子身後那只有力的手,爲他們支撐,爲他們築夢,陪伴他們一起打開世界的大門,走出萬重山。這也是西貝·貝愛公益永遠不變的初心。

除此之外,西貝·貝愛公益在履行社會責任、踐行公益事業的腳步也從未停歇。疫情期間,西貝人情繫家鄉。2021年10月,內蒙古額濟納旗突發疫情。西貝餐飲集團爲抗疫一線的醫患人員、志願者捐贈價值1000萬元的賈國龍功夫菜,由西貝·貝愛公益和賈國龍功夫菜白麗銷售公司共同執行。

西貝·貝愛公益還代表西貝餐飲集團參與美團公益&壹基金“鄉村兒童操場”公益項目,獨資爲距珠峯大本營49公里、海拔4119米的幼兒園---西藏自治區定日縣扎西宗鄉完小附設幼兒園捐建1個操場。

爲了推動環保公益進程,2018年,西貝餐飲集團旗下品牌西貝莜麪村加入美團公益“青山公益行動”,用戶每在西貝莜麪村完成一單,西貝莜麪村即捐贈善款0.01元,用於環保公益推動。2018年3月-2022年4月,共有200家左右西貝莜麪村參與,累計捐款23.4萬元。

“如果愛的行動沒有增加,一切都不會改變。”

西貝發展藍圖中提到,要全心全意愛顧客、愛夥伴、愛家人、愛自己。其中的每一個字,都是由每一個西貝人共識提煉而成。

作爲一家餐飲公司,西貝致力於實現“全球每一個城市、每一條街,都開有西貝,一頓好飯,隨時隨地”的願景,爲顧客提供好喫、健康、安全、衛生的食物;另一方面,“愛”是西貝價值觀的底色,西貝成爲了一個公益平臺,將“做公益”的DNA融入企業文化血脈之中,儘自己所能履行社會責任,實現社會價值。

“把小西貝辦成大西貝,把大西貝辦成大家的西貝,西貝成爲助人圓夢的公司,我成爲助人圓夢的老闆”,這句常被賈國龍掛在嘴邊用以鞭策自己、激勵他人的話,21年來,也成爲了西貝用實際行動詮釋愛與責任的風向標。愛心藏於細節,點滴善意如微微螢火,也足以點亮一個孩子的生命之光。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或許在每一個西貝人心裏,公益不是一個人做了很多,而是大多數人都願意做一點點,便可使身處困境中的人發生實質性改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