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由中國康復輔助器具協會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峯會在駐馬店國際會展中心順利召開。本屆峯會以“擴容提質,創新融合,構建產業新格局”爲主題,邀請來自政策一線、理論研究和產業實踐的專家和優秀企業代表,展示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及相關領域發展成果,是一次有益探討。峯會吸引了數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康復醫學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和行業精英參加,共同交流分享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峯會分別由中國康復輔助器具協會會長閆和平、上海理工大學教授喻洪流主持。
駐馬店市人民政府副祕書長李保剛出席峯會並致辭。李祕書長指出,康復輔助器具產業作爲重要產業,市場前景廣闊,機遇極大,未來可期。駐馬店市將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的安排部署,推動本市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向更高質量發展。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傷保險司副巡視員邱明月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工傷保險輔助器具配置技術和服務水平進行報告,指出工傷保險的保障能力爲全面提升工傷保險輔助器具技術和服務奠定了基礎,工傷保險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實施範圍逐漸擴大、給付標準不斷提升,並對上海、北京、廣東地區的工傷保險輔助器具配置服務目錄的特色內容進行解讀。
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黨委書記鄭遠長作“當前康復輔具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報告,從產業發展全局、局部和產業細分等角度,針對產業發展底數不清的問題、養老和助殘的關係問題和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等問題發表見解。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原黨委書記、主任王深遠在適老輔具發展空間報告中,對康復輔助器具的概念重新進行解讀,他提出,只有按“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站位“中國式現代化’和億萬老年人需求,全新建立、開創一整套充分“適老”的“適老輔具”理論、研發、標準、製造、適配、評價、服務體系,才能展現“中國式輔具發展之路”的胸懷和格局。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陳功主要介紹了新時代人口國情與變動情況,總結了實證調研中的現狀與問題,提出產教融合探索與創新實踐模式,認爲康復輔助器具是主動解決養老問題的必由之路,我們急需爲老齡化產生的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質量效率水平。
清華大學教授周燕珉在“養老項目的智能化探索與發展”報告中,介紹了智能化設備在養老建築中的應用情況,她認爲,智能化在養老項目中有助於提高服務質量,降低運營成本,但是智能化產品的技術開發與應用應從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出發,加強技術、空間與服務協調配合,才能發揮出最大價值。
國家高端智庫研究員張瑾認爲,日本介護保險制度值得我國借鑑,在完善控費政策,保持長期護理保險基金的可持續性的前提下,可考慮制訂全國統一的輔具目錄和參考定價,逐步減少和取消現金給付,設立康復輔助器具獨立補助額度和優化自付比例,培育和壯大專業化人才隊伍,釋放巨大消費潛力,促進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發展。
上海理工大學教授喻洪流對智能功能輔助機器人新技術進展及趨勢進行詳細報告,主要介紹了功能輔助機器人發展的歷史背景,從專利對比、產業分佈、典型樣機和產品幾個方面介紹國際輔助機器人研究現狀,展示了智能輔助輪椅、智能移動助行器、護理牀、助餐、助浴機器人等產品的研發情況,對輔助機器人未來趨勢進行總結。
會上,優秀企業代表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陳禹希作“新松智慧康養機器人助力美好生活”報告。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康復機器人子公司愛博智能總經理蘇瑩作“人工智能與康復輔具結合的思考與實踐”報告。
峯會作爲博覽會同期會議,已連續舉辦七屆。峯會始終堅持立足時代、着眼未來的原則,對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熱點議題進行深入淺出地探討,爲行業研究發展領域提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