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裏的土家娃呀,山歌里長呀神話裏耍,勤勞勇敢又聽話!”
在恩施市盛家壩中心小學,孩子們組建了一支名爲小溪的合唱團,利用每天下午第六節課的時間排練這首在當地耳熟能詳的民歌《大山裏的土家娃》。
這個合唱團是上海米哈遊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米哈遊”)攜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青基會”)通過公益資源支持建立的,兩家單位共同發起實施了薪火公益計劃·希望合唱團項目,通過更新學校音樂教學設備、開展音樂老師培訓、提供音樂教育課程等方式,支持湖北恩施州5所鄉村學校組建希望合唱團、發展學校的音樂教育。
自2022年9月起,包括小溪合唱團在內,茶鄉希望合唱團、“楊”光裏合唱團、侗鄉百靈合唱團、亮晶晶合唱團也都陸續成立起來,並接受了來自音樂專業院校教師的集中線上培訓及志願者的跟蹤輔導。
2023年1月,5支合唱團的表演視頻在中國青基會團拜會上隆重呈現,將嘹亮的歌聲展示給大山之外更廣闊的世界。
絃歌不輟 | 一場勠力同心的冒險
“我們的初衷就是通過合唱來提升孩子們的藝術修養,讓孩子們體驗和感受團體的力量以及集體歌唱蘊含的‘美’,幫孩子們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所以,我們學習合唱的過程是非常美好的,我們的每一次排練都很開心很投入。”來自恩施市芭蕉侗族鄉中心小學的音樂老師宋叢玲如是說。
她見證了學校首支合唱團——侗鄉百靈合唱團的誕生:90餘人報名,最終有34名同學入選合唱團,包括7名男生和27名女生。每逢週二和週四的午間,百靈合唱團的小朋友們便會集合在更新了合唱設備的音樂教室,在專業音樂老師連線教學的指導下開始合唱排練。
去年孩子們學會了《大眼睛》和《茉莉花》兩首歌曲,在新學期裏,合唱團計劃學習《恩施玉露茶之歌》和《侗族大歌》,並準備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面向全校表演。
咸豐縣小村鄉民族中心小學的校長秦興建明顯感受到了孩子們的變化:“我感到音樂讓孩子們學會了解放天性,也能變得更敢於表達。從合唱團組建以來,孩子們從⼀開始的緊張侷促、靦腆害羞,到今天能夠充滿自信地站上展演舞臺表演,孩子們的變化是可喜的,也是肉眼可見的。”
恩施市白果鄉中心小學亮晶晶合唱團音樂老師廖涵則注意到,音樂幫助一些內向的孩子打開了心扉:“在平時的合唱訓練中,我能感受到學生對合唱的熱愛,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孩子,一旦唱起歌來就表現得非常投入,孩子們臉上洋溢着的笑容讓我一直印象深刻。”
除了組建合唱團,恩施州包括項目學校老師在內的近50名音樂老師還參與了由中國青基會統一組織的薪火公益計劃·希望合唱團音樂教師培訓。
楊婷婷是咸豐縣楊洞中小學新入職的音樂老師。在2022年秋季學期的音樂教師培訓中,她學習了合唱指揮、鋼琴伴奏、聲音處理等知識。
“通過培訓,我快速地瞭解並學會了很多合唱的相關知識。日常訓練過程中,指揮一直都是我的短板,對作品很難做出細節處理,但到了培訓結束後,我已經能自主編配一些合唱指揮了。”楊婷婷說,“我相信這個項目對學生來說,也是一次能夠真正感受合唱魅力的難忘經歷。在第一次線上培訓後就有學生告訴我,他覺得合唱很有魅力,希望以後能多開展一些這種活動,也希望自己能夠一直學習音樂。”
薪火相傳 | 一段餘音不絕的旅程
繼該項目落地湖北恩施後,2023年,薪火公益計劃·希望合唱團公益項目即將來到貴州,幫助當地的5所鄉村學校成立合唱團,繼續唱響傳遞希望之聲。
美育在提升青少年審美素養、激發青少年創新創造能力方面有着不容忽視的促進作用。加強青少年特別是鄉村青少年的美育工作,既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提出,要“進一步強化學校美育育人功能”,並將“縮小城鄉差距”納入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工作原則。
據瞭解,當前鄉村學校開展音樂教育仍存在一些客觀的現實困難。除了普遍遇到的硬件設施不齊全等物質困難之外,師資力量欠缺也是一個比較突出的難題。在項目的前期調研論證過程中發現,即便在配備了基本的硬件設施的鄉村學校,也經常因爲缺少專職的音樂教師,或者音樂教師的能力水平不足,導致音樂課的授課質量不高。
中國青基會聚焦促進鄉村青少年音樂素養提升,發起實施“組希望之團 唱希望之歌”希望合唱團系列項目,在提供合唱所需硬件設備設施的基礎上,動員社會化的公益力量爲鄉村學校提供合唱課程及教師培訓,幫助學校組建希望合唱團。這次與米哈遊合作的公益項目,就是這一領域公益項目體系中的一個代表。
米哈遊相關負責人表示,米哈遊始終重視關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長,將其作爲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一個重要抓手。在湖北和貴州的項目只是一個起點,未來還將繼續爲之努力,爲青少年的成長髮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助力和支持。
中國青基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立足新時代新徵程,中國青基會將秉持“爲黨育人、爲國育才、匯聚愛心、傳遞溫暖,爲青少年成長髮展提供新助力、播種新希望”的時代使命,與社會各界公益力量深化合作,攜手在服務國家戰略、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