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林:希望從書中感受到中國生物多樣性之美

【環球網報道 記者 趙鵬】多數人對大熊貓的瞭解,僅限於“萌萌噠”,對大熊貓文化和科普知識卻知之甚少。四川作家蔣林,作爲大熊貓的家鄉人,近年來堅持創作以熊貓爲主題的兒童文學,傳播大熊貓文化,被讀者們親切地稱爲“熊貓作家”。

環球網:您被譽爲“熊貓作家”,先後出版了多部以熊貓爲主題的兒童文學作品,您爲什麼關注這一主題?

蔣林:目前,我出版了《熊貓明歷險記》《熊貓王》《熊貓王:荒野的守望》《熊貓康吉的遠行》《熊貓男孩奇幻旅行記》五部大熊貓題材的兒童文學作品。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在地球上生存了800萬年,具有科研價值、美學價值、生態價值等多種價值。大熊貓蘊涵的文化內涵,值得我們去深度挖掘。同時,我在負責《看熊貓》雜誌的編輯工作中學到了與大熊貓相關的歷史和知識,也瞭解了很多大熊貓的故事。所以,我覺得可以通過文學的方式書寫大熊貓,通過文字與故事傳遞熊貓文化。同時,希望通過這樣的書寫和表達,激發大家更好地保護大熊貓和熱愛大自然的意識。

環球網:您作爲四川省青年作家,媒體從業者,已出版了不少文學的作品,之前並未有過兒童文學領域的從業經歷,是什麼原因讓您開始關注兒童文學作品的?

蔣林:這個話題,可以從兩個方面說。第一,我自從有了女兒後,父親的角色讓我更加關注青少年。作爲一個作家,寫一些好的文學作品給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閱讀,本身是一件幸福的事。我常常感覺到,把好的文字和故事帶給青少年讀者,內心是非常愉悅的。第二,當我對大熊貓的認識逐漸加深後,大熊貓身上的獨特價值和精神內涵,也值得向更多人傳遞,尤其是青少年。比如,《熊貓明歷險記》中的熊貓明,在特殊的年代活得堅強而又優雅,帶給那麼多人以鼓舞,讓那麼多人樂觀面對生活,是值得我們人類學習的。又比如,《熊貓康吉的遠行》中的熊貓康吉,克服重重困難去追尋自己的棲居地,故事本身傳遞出的智慧與勇氣,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學習的。還有《熊貓男孩奇幻旅行記》中的男孩安迪與熊貓福順,他們曾經迷失方向,後來又一起相互幫助,勇敢完成使命,重新找回前行的動力和生活的方向。這種直面困難和勇擔責任的品格,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和學習,也將成爲我們一生的財富。

環球網:《熊貓康吉的遠行》爲什麼要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爲創作背景呢

蔣林:大熊貓國家公園是2021年正式設立的,奇崛、廣闊而又壯美,具有地形獨特、植被典型、物種多樣、物種稀有、生態價值顯著、生態系統完整和生態系統原真等特徵。除了我們熟知的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黃喉貂、金貓等珍稀動物,以及珙桐、連香樹、紅豆杉等珍稀植物外,大熊貓國家公園裏生活與生長着太多珍稀動植物了,如麝香鹿、黑頸鶴、金額雀鶥、四川羚牛、白喉噪鶥、藍大翅鴝、斑尾榛雞、綠尾虹雉、紅腹錦雞、黃腹山雀、白眶鴉雀、紅喉雉鶉、藍喉太陽鳥、血雉、四川雉鶉、圓葉玉蘭、高山杜鵑、綠絨蒿、報春花、藍色龍膽等。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之美,在大熊貓國家公園裏有着非常完美的展示。其實,不僅《熊貓康吉的遠行》是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爲背景,另外一部《熊貓男孩奇幻旅行記》也是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爲背景的。

我在創作中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爲故事背景,也希望小讀者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中國生物多樣性之美,能夠有意識地保護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之美。

環球網:能否詳細談談《熊貓康吉的遠行》這部作品?

蔣林:《熊貓康吉的遠行》是一部以生態文明教育與成長勵志教育爲主題的長篇兒童小說。小說講述了野生大熊貓康吉在獨自尋找棲居地的遠行中,經歷種種磨難與挑戰,最終找到理想家園的故事。康吉出生時體重較輕,身體不夠強壯,從未遠離媽媽的保護。後來,在媽媽的溫情鼓勵兼“逐客令”下,它不得不獨自遠行,尋找領地。康吉一路上遇到各種驚心動魄的危險,也曾無比想念母親和家,卻在一步步前行中克服了內心的怯弱,戰勝兇悍的天敵,在患難中收穫友誼、生存經驗和堅韌品質,成長爲一隻強壯勇敢、樂觀向上的大熊貓。

在這個故事中,我將生態文明、成長勵志、自然博物科普等融爲一體,希望能讓讀者學會直面成長,敬重生命;豐富博物知識,開闊眼界。

環球網:能否簡單介紹一下您的閱讀習慣,在您印象中記憶最深的書是什麼?

蔣林:我是遇到好書就讀,涉獵範圍廣,即便與自己的創作沒有關係。不過,有個前提是讀好書。閱讀本身不應該功利,最重要的是開闊眼界,豐富自己。但同時,我是會做閱讀計劃的,每個月讀多少本,是給自己預設了要求的。因爲,閱讀的習慣需要保持,要長期閱讀,終身學習。記憶深刻的書有很多,因爲近年來在創作兒童文學,所以就說《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吧,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很多啓發。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