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就藏於日常的瑣碎與平凡裏

【環球網報道 記者文雯】“童書繪本,是一種潤物無聲的教育,是把真善美的種子撒播到孩子們的心田。”——吳烜

創作靈感的來源因作家而異,所有作家都從其獨特的生活經歷中獲取靈感。

吳烜的創作靈感,主要來自這幾方面——

首先,是在廣州西關度過的童年生活。吳烜的姑丈是粵劇團的胡琴伴奏者,因此機緣,吳烜常到附近的劇團去玩,還可以直接到後臺去看演員化妝。很快,她就對那些花花綠綠的服裝頭飾產生了興趣,而演“芙蓉仙子”的女演員還曾親手爲吳烜化過妝,讓她也當一回“小仙子”。吳烜興奮了好幾天,這件事也一直深深印在腦海裏。後來有機會進行兒童繪本創作時,吳烜第一個就想到在粵劇團的童年往事,寫出了她的第一本繪本——《芙蓉仙子》。這部作品出版後,一再加印,著名演員孫儷也曾在微博上推薦了這本書。

或許是因爲童年的影響,吳烜對廣西民間藝術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廣西是多民族聚集地,各種神話故事、民間故事多如繁星,這也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些神奇的故事情節令我着迷。我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想辦法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有的民間故事,往往只有三言兩語,但我卻能從中得到許多靈感。”吳烜感慨地說。吸取了民俗故事的養分,吳烜先後創作了《花山岩畫系列》《苗族民間傳說系列》等作品。

另外,吳烜還特別注重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感悟。“生活永遠是我的老師。”她對環球網記者表示,“當我們放慢匆忙的腳步,對身邊的一切細細觀察,就會發現生活精彩紛呈,許多詩意就隱藏於日常瑣碎與平凡裏,只待我們去發現。”

閱讀是另一個強大的靈感來源。作爲童書作家,閱讀是必不可少的日常功課。吳烜強調:“閱讀對我的寫作幫助很大,能讓我擴大視野,發現人文與自然之美。”

從目前的創作來看,吳烜的作品呈現了多種多樣的藝術風格,多以民間故事、人與自然爲主題。

民俗性與民族性,與吳烜生於廣西有關。廣西有12個世居民族,包括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族,這讓吳烜的創作無可避免地融入了各類民族風格,比如壯族的花山岩畫繪本系列、苗族非遺系列等等。而其中的非遺類作品尤爲亮眼,吳烜一直關注各非遺項目,希望能通過繪本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這些古老而璀璨的文化,於是就有了非遺剪紙《花山岩畫》系列、非遺蠟染《苗族民間》系列。

如果田園牧歌是中華農耕文明裏的桃花源,那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則是現代文明所追求的一種理想生活方式。吳烜認爲,大自然是培育孩子成長的天然良師,孩子可以在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自然環境中孕育出智慧、堅強和敏銳的感受力。

近年來,我國少兒圖書市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少兒類圖書在大衆市場的碼洋佔比從12.07%上升至24.6%,碼洋規模從39.47億元上升至197.59億元,年均增速高達19%。少兒讀物已成爲產業最重要的增長驅動力。吳烜表示:“無論市場如何變化,我對繪本創作一直保持着初心,對童書的潛力也一直充滿信心。因爲幼兒教育是家長們極其關心的一件事,這樣的教育,不能光靠手機、電視來教育,也要通過兒童繪本。”

吳烜一直喜歡和孩子們打交道,他們的天真無邪、稚趣可愛,可以令人遠離塵世雜念,保持內心明淨。吳烜說:“讀書是心靈的探索,打開每一本新書,就像進入一個嶄新而陌生的精神世界。而寫作時,我會化身爲主人公,把自己的情感代入到他們身上;有時又會扮演一名指揮官,去調動其他人物,一起構建出神奇有趣的世界。我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爲他們創作,我樂此不疲,全力以赴。”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