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記者文雯】“閱讀何止是對創作,對人生也是有着重要的影響。”——宋方金
環球網:您的創作靈感來自哪裏?
宋方金:創作靈感主要來自對社會、人生和生活的觀察。
但編劇和作家不一樣的是,有些創作不一定來自靈感,而是來自既有的命題或者甲方的委託,也就是說,編劇不能依賴靈感,而要更多依賴經驗和技巧。在作品創作中,個人的生活經驗是非常重要的,推己及人,但還不能止步於此,必須從經驗上升到“超驗”,要有想象力。
環球網:在劇本的設計構思時有哪些特殊的方式和手段?在劇本創作的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和挑戰?
宋方金:在劇本設計構思時,我最大的一個心得是——我經常在創作中,將兩個或兩類毫不相關的事物或經驗,找到一種別出心裁方式將它們組合或連接起來,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另外對於劇本創作還有一個特殊的方式,就是你在寫的時候,每個角色就想象這是世界上最好的某一位具體的演員來演,劇本一般會得到極大的提升。至於最後是不是能請得到這些演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標準提升了,格局打開了。
在劇本的創作過程中,困難都是能克服的,劇本創作最大的困難在於——你寫出了一個劇本,但是沒有與劇本水平相匹配的團隊來製作,偷工減料、跑冒滴漏,最後面目全非。照虎畫了個貓。
環球網:您有在寫作過程中特意去平衡“價值觀”和“情節衝擊力”嗎?
宋方金:價值觀是必須要考慮的。尤其是對於劇集和電影這樣的大衆藝術媒介來說,更要謹慎。
至於情節衝擊力,屬於技巧部分。類型不同,需要的衝擊力也不一樣。但整體來說,情節是影視創作中的核心部分,觀衆首先被情節衝擊,然後被人物吸引,最後被作品感染。在一部作品中,思考是第一位的,但思考必須被包裹在人物的情感中,否則就會說教,觀衆是不買賬的。人物的一言一行,包含着人物的思考;人物和人物之間的關係,包含着創作者的思考。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變化,都體現在人物關係的變化中。抓住了人物關係的變化,就抓住了思考和情感。
環球網:您的作品是否有意向讀者傳達特定的情感或思考?
宋方金:每一部作品都有每一部作品特定的情感和思考。當然,作者在自己的一系列作品中,也會有一以貫之的情感或思考。但我覺得,作者的思考,有時候沒有那麼重要,作者還是要打開自己,跟隨自己的作品,傾聽人物的聲音,走向更遼闊和深邃的境界。作者是有侷限的,而作品應該向無限的可能性前進。
環球網:介紹下您的新作《上元燈綵圖》。對於作品創新和實驗有何看法?是否傾向於嘗試一些有風險的新穎題材和語言形式?
宋方金:《上元燈綵圖》明面上寫的是明代書生趕考的故事,但內核是今天人們的困惑和困局。
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是有約必守,違約有責。但今天看世界,無論是國與國的關係,還是人與人的關係,還是事與事的關係,問題都出在對契約原則的破壞上。尤其是疫情之後,若要有良性發展,必須重建那些看似老生常談的原則,比如契約精神。這是《上元燈綵圖》的出發點。
至於作品創新,那是創作的題中應有之意。只是有些作者和作品會有真正的創新,而大部分作品,創新只是在創舊。最有挑戰的是,人工智能軟件出來以後,作者若沒有真正的創新那就會迎來創傷,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實驗與創新不一樣,創新是一種必需,實驗是一種個體精神,我會在作品中做一些小小的實驗,比如語言,比如結構。有風險的新穎題材是可遇不可求。如果能遇到,那肯定會去追求。
環球網:閱讀對您的創作有怎樣的影響?
宋方金:何止是創作,對人生也是有着重要的影響。可以說,你有什麼樣的閱讀,你就有什麼樣水準的創作。再進一步,你就有什麼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沒有閱讀,就沒有創作。
環球網:隨着新媒體與應用技術的創新與發展,越來越多閱讀方式可供人們選擇(電子書;有聲書/聽書;講書/10分鐘解讀一本書……)。您是怎麼看待這些新興的閱讀方式呢?
宋方金:多多益善。不要強求每位讀者都要埋頭閱讀,因爲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閱讀的閒暇和可能。所以,閱讀的渠道越多越好。但創作者要警惕,碎片化閱讀不能帶來真正的價值。而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只要在閱讀,就會有收穫。所謂開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