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腫瘤學發展與應用高峯論壇”在深圳隆重召開

近日,由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業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牀化療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華潤生物醫藥支持的“整合發展 共創未來—整合腫瘤學發展與應用高峯論壇”在深圳隆重召開,論壇同時採取線上同步直播的形式,共吸引30餘萬人次點擊觀看。

本次論壇主題爲”抗腫瘤藥物血液學毒性的規範化管理。”論壇特邀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姜文奇教授擔任本次論壇主席並致開幕辭,重慶市人民醫院羅治彬教授主持了本次論壇。

姜教授表示,目前國內癌症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中國抗癌協會動員全國13000多名專家共同編寫《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指南》(簡稱《CACA指南》),並進行全國巡講,極大推動了我國腫瘤防治事業的發展。

華潤生物醫藥黃臨川先生出席論壇並致辭,黃先生表示華潤生物是一家致力於腫瘤等生物醫藥領域創新產品的研究與發展的醫藥企業,希望華潤生物能夠與中國抗癌協會攜手,共同推動中國健康事業的發展,爲更多患者帶來福音。

論壇力邀國內多位腫瘤學權威專家就論壇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讓我們一起回顧精彩內容。

抗腫瘤藥物相關血小板減少症診療現狀及進展

來自中山大學腫瘤附屬醫院的史豔俠教授就“抗腫瘤藥物相關血小板減少症診療現狀及進展”這一主題進行了分享。史教授表示:通過研究顯示,目前升血小板方案以單藥治療爲主,在化療患者中有些單藥治療以及聯合治療血小板恢復至正常的比例相對更高,非化療患者也需關注血小板減少。新型抗腫瘤治療相關血小板減少的方法有血小板輸注和促血小板生長因子,但血小板輸注存在侷限性,CACA指南更推薦使用促血小板生長因子類藥物。

討論環節中,來自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的餘正平教授、姜文奇教授以及史教授共同就“抗腫瘤治療血液學毒性的規範化管理“做了深入探討並對現場醫務工作者提出的關於臨牀血小板治療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血小板減少需要系統標準化的管理和治療,在制定治療方案前,一定先確定導致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再製定相應的治療方案。中國抗癌協會集合各學科專家共同撰寫的關注新型抗腫瘤治療相關血小板減少的指南從CIT拓展至CTRT,給臨牀工作提供了更全面、適應性更廣的指導。

重組人白介素-11 心臟相關事件的認識及應對

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的何靜教授進行了“重組人白介素-11 心臟相關事件的認識及應對“的主題交流。何教授分享到:重組人白介素-11作爲腫瘤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症(CIT)的全程管理首選藥物,發揮作用的同時也因其心血管系統的不良反應而受到關注。識別用藥過程中可能引起的心臟毒性的高風險因素以及如何科學應對用藥後的不良反應是臨牀工作者需要密切和持續關注的。

羅治彬教授也就何教授的分享,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羅教授表示,在使用升血小板藥物治療過程中,可能會給患者的身體帶來一些副作用,但腫瘤科醫生如果熟悉藥物對治療的效果以及由此帶來的副作用情況,就能在臨牀用藥中做到有的放矢,精準用藥。

重組人白介素-11 (I) 2022 年真實世界研究 階段性研究進展與典型病例分析

來自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婁成教授進行了“重組人白介素-11 (I) 2022 年真實世界研究階段性研究進展與典型病例分析“的主題交流。婁教授分享到: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包括對因治療、血小板輸注和促血小板生成藥物。促血小板生長因子用藥方案,用於血小板減少的治療和二級預防。從療效和安全性來看,大多患者血小板計數改善且安全性好。

討論環節,四位專家就“腫瘤治療相關心臟毒性產生原因及預防“這一主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來自貴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鄒茵教授、何靜教授、婁成教授、羅治彬教授談到:隨着新型抗腫瘤治療手段的增多,腫瘤的治療方式也原來越成熟和廣泛,在治療過程中,血 小板減少等血液學毒性的發生根據個體不同,嚴重程度也有所不同。臨牀治療中要注意關注患者的個體差異,做到個性化評估和治療,在用藥過程中要實時監測患者的血小板升值情況,調整用藥方案。

大會主席姜文奇教授進行了會議總結:本次論壇內容豐富,與會專家就抗腫瘤藥物相關血小板減少症診療現狀及進展、重組人白介素-11心臟相關事件的認識及應對以及重組人白介素-11 (I)研究階段性進展及典型病例分析做了非常專業的分享。希望本次論壇能給腫瘤工作者提供更多的臨牀經驗。

本次論壇聚焦抗腫瘤藥物相關血小板減少症的預防和治療,多維度探討和分享腫瘤治療相關血液學毒性的規範化管理,賦能腫瘤醫務工作者,爲基層醫務人員提供了實踐基礎,推動了新型抗腫瘤藥物在臨牀中的應用,爲腫瘤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