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背景下,如何確立鄉村教育的主體地位,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需要重新發現鄉土價值,紮根在地化鄉土教育。4月25日,“做有根的鄉村教育”主題沙龍在北京新華書店·百年書房舉辦。
活動由北京市向榮公益基金會(以下稱“向榮公益”)主辦,21世紀教育研究院、北京七悅社會公益服務中心作爲合作單位,善行直達提供戰略支持。邀請教育學者、公益專家、鄉村教育公益實踐者和媒體等圍繞如何“做有根的鄉村教育”進行分析和探討,同時發佈《向榮公益五年行動體系評估報告》和《鄉土育未來項目模式評估》。
北京市向榮公益基金會祕書長丁廣泉以“向榮鄉村教育5年探索與反思”爲主題,介紹了向榮的發展歷程及理念體系,闡述了基金會對鄉村教育的理解。他指出,鄉村教育不僅僅是教育問題,還是社會發展問題,這也是向榮公益秉承的“做有根、有愛、有未來”的教育初衷之一。“我們嘗試從學生還原到兒童及人本身去看需求,期待爲兒童的未來奠定堅實的根基。”
北京七悅社會公益服務中心主任盧瑋靜以“‘鄉土育未來’項目模式探究”爲題,發佈《向榮公益五年行動體系評估報告》和《鄉土育未來項目模式評估》報告並進行解讀。
圍繞“鄉土育未來”項目模式,盧瑋靜探討了當前鄉村教育面臨的根源問題與出路、鄉土教育的價值及向榮的行動模式和效果。她指出,當前的鄉村教育是“無根的狀態”,農村完全退出了鄉村教育及整個教育視野。未來鄉村教育體系仍要回歸鄉土、迴歸教育本源,培育學生的文化主體意識。“要思考什麼樣的鄉土才能去承載做有根的教育?這個鄉土意味着什麼?”
報告指出,向榮公益一直秉承“人在關係中成長、在自主探索中發展”的教育理念,構建了硬件到軟件、外來到內生的公益行動體系。向榮公益以“鄉村兒童主體視角”爲出發點、“植根鄉土的教育”爲立足點,彙集多方力量,共創“與鄉土和社區有機融合”的教育環境,培育兒童以鄉土爲根的豐富人格,形成“鄉土育未來”項目;探索課程共創、自主開課、專業支持和社羣營造的行動模式。
盧瑋靜認爲,“向榮的體系其實是打了一套組合拳,因爲面臨鄉村真實情況時是需要打組合拳的,它是一個組合的系統。”她還結合自己的切身經驗表示,更多的鄉村教育組織應該思考自己跟鄉村之間的關係。在鄉村找到歸屬,熱愛、生命的動力,並把這些東西帶給更多孩子。
“鄉土育未來”項目的價值,是讓孩子和鄉村、社區產生聯結歸屬,讓孩子成長爲“有根”的人。這既涉及到人與周圍所處社區之間的聯繫,即人的關係建構、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涉及到人如何從所處的環境中自主探索、習得知識與技能。兩者共同在社區中相互建構和促進,促進孩子的自我發展。
圓桌論壇環節,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長、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張守禮,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北京七悅社會公益服務中心主任盧瑋靜和北京市向榮公益基金會鄉土教育負責人於曉紅,圍繞鄉土教育在鄉村教育中的價值、鄉村教育體系中是否需要鄉土教育、鄉土教育和鄉村振興的關係等問題展開討論。論壇由善達網執行總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副祕書長馬廣志主持。
張守禮指出,教育公益面臨着從產品體系到服務體系的轉變。教育公益要重視鄉村教育“空心化”的問題而非鄉村教育硬件缺乏的問題,必須做一個新教育,有倡導意義的教育,而不是修修補補。其方向要回到教育本質的層面上,向榮公益期待以“鄉土育未來”項目打造一個鄉土教育的服務體系。
儲朝暉指出,“城鄉一體化不能解決教育的根本問題,只有把權利平等的問題解決了,鄉村教育自然就振興了,鄉村產業、鄉村生活纔會豐富起來。”他還表示,未來,比拼誰的生活更幸福、更自由,更能夠表達出自己內在或實現自己內在的潛能,鄉村教育可能纔會越來越好。“鄉土教育本身就是多樣的,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做。它一定是具體根據所面對的學生、學校,個性化多樣化地做。”
從鄉村校長到職業公益人,結合20多年鄉村教育經驗,於曉紅帶領團隊研發了向榮公益的鄉土教育課程。她認爲,鄉土教育,實際上利用在地化的資源,通過綜合學習,讓孩子體驗開心、幸福、自信,進而提升整體素養。未來,她希望能繼續梳理現存的問題,更好地支持到老師、支持到學校,讓他們受益;同時通過不同的方式聯結公益夥伴和教育系統,推廣向榮公益的鄉土教育模式。
盧瑋靜表示,鄉土教育的體系和鄉村振興是結合在一起的,文化承載在人的身上,鄉村振興也承載在人的身上,要讓鄉村的人有更多的自由選擇。“鄉土教育裏,我們面臨的是怎麼把握自己的生命狀態的問題。在這裏面去思考鄉土教育,會發現很多教育體系沒有迴歸教育的本質,未來需要把這些進一步傳遞出來。”
馬廣志表示,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們要重新理解鄉土、重新理解鄉村,擴展鄉村教育的視野,這其實也是年輕一代,尤其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精神需要。
活動最後,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向榮公益基金會創始理事馬劍銀作總結髮言。他表示,向榮公益主要關注城鄉教育均衡的問題。做教育公益,尤其以教育均衡作爲目標的組織,在這個領域裏有很多地方需要做。當前,教育公益領域的組織衆多,但沒有形成一個很好的合力,未來更需要聚合這些組織,發揮更多功能。
據介紹,北京市向榮公益基金會是一家整合優質教育服務資源,提供綜合干預解決方案的服務型鄉村教育公益機構,由心繫祖國的老一輩華僑華人、熱心鄉村教育的企業家、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和愛心人士共同發起,於2017年底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註冊成立。獲評北京市AAAA級社會組織。
向榮公益作爲一家服務鄉村“最後一公里”的教育公益組織,以“鄉村學童視角”出發,以“植根鄉土的教育”爲立足點與各方協作,共創“與鄉土和社區有機融合”的教育環境,幫助每一位鄉村孩童有根、有愛、有未來。截至目前,向榮項目覆蓋4個核心項目區,陪伴219所項目學校,近72000名兒童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