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裏的春天,細雨綿綿,高顏值、高素質的城區祥和安寧,城市道路到處是秩序井然、和諧幸福的景象。圍繞“探尋湖裏精神”“閱讀·生活·家”“行走兩岸”“親愛的小孩”等主題的13集城區人文紀錄《第35頁·閱見湖裏|慶祝湖裏建區35週年特別策劃暨第十四屆廈門(湖裏)城市誦讀節13集人文紀錄片》(以下簡稱《第35頁·閱見湖裏》)的重奏還在迴響——
我們用了半年的時間,以短視頻、全景紀錄片形式採訪了35位湖裏閱讀愛好者,用鏡頭記錄了與湖裏共同成長的歷任領導、專家學者、能人志士的真實故事。
那麼,爲什麼這些視頻能擁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呢?
3 5 ,閱見更是洞見|自覺強化特區發祥地使命擔當
在風雷激盪、風雨兼程的35年中,湖里區乘着改革開放的東風,拼搏奮鬥,銳意進取,實現了從一個半耕半漁的落後郊區發展爲一個初具“兩高兩化”特質的中心城區的歷史性跨越,交出了一份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優秀“成績單”——35年裏財政收入增長4826倍、GDP躍升1454倍、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25倍、人口增長19倍,城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城鄉面貌顯著改善,在這片特區發祥地上,到處湧動着蓬勃的生機。
過去半年,《第35頁·閱見湖裏》紀錄片的足跡踏遍湖裏的新老城區,從區圖書館出發,抵達學校、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旅融合點、社區書院……在鏡頭裏記錄了湖裏35年發展中融入在非公黨建、基礎教育、民營經濟、司法、文化、科技、社會治理、精神文明建設等領域的羣像,聽見了奮勇前行、拼搏創新的湖裏之聲,看見了促進兩岸融合、投入兩高建設的湖裏行動。我們觸摸歷史的溫度,探尋湖裏精神,感受有溫度的黨建,也共同打開湖裏教育這一頁,閱讀引領我們的方向,也帶着我們穿行生活,聆聽兩岸的聲音,更在愛心湖裏的號召下,“藝”起閱讀,閱讀孩子們的微笑,閱讀湖裏城區的過去,也在全民閱讀中再一次看到更多在湖裏出生、成長、工作與生活的見證者與參與者。
35 ,是文明也是光輝| 闊步邁向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
文字和影像,在我們看來,是紀錄過去、保存現在和希冀未來最好的載體。翻開這一頁頁真實的影像,一起去看見自由綻放的湖裏,一起去看見歲月靜好的湖裏,一起去看見每一個年輪和季節,每一次回眸與駐足,每一遍昂首和呼喊,每一個選擇熱愛並且深愛着這個城區的具體的人。
在推動全民閱讀、城區文化建設、文化創新發展的路上,湖裏一直在努力。城市誦讀節已舉辦十四屆,推動共同富裕、提升湖裏精氣神,是我們共同的期盼,而通過紀錄片中展示的溫暖和力量,我們也對於湖裏有了更深的認知。
紀錄片吸引了主流媒體廣泛關注,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福建日報等二十多家媒體進行了跟進報道,網上宣傳內容進入今日頭條、微博榜單。
比如在內容方面,除了關注城區發展外,還通過“微採訪、紀實片”記錄形式講述湖裏人在湖裏的親歷和親眼所見湖裏發展的故事,希望在全方位展示湖裏城區歷史的同時,可以讓這些普通人的聲音更多被廣大觀衆聽見。
有人說,看完紀錄片《第35頁·閱見湖裏》,你就讀懂了“湖裏的歷史、湖裏的溫度、湖裏的跳動”;讀懂了歷史、觸摸了真實、感受着脈動,你就能讀懂湖裏舉全區上下正積極實施“深學爭優、敢爲爭先、實幹爭效”行動,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加快建設“兩高兩化”中心城區的意圖,讀懂了他們是如何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實省委、市委全會工作要求上,對標對錶廈門“一二三”戰略規劃,以更高水平建設“兩高兩化”中心城區的實際行動,奮力譜寫特區發祥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篇章的。
每一份爲這座城區閱讀推廣所貢獻的力量,都在歲月洗禮後,顯現出了更厚實的份量,讓孩子們有夢就可以實現,讓愛好者們用心發聲,讓普通老百姓過上“週末有書讀、身邊有書樂、時時有書伴”的日子,也讓向上向善的湖裏精氣神,愈加動人。
過往一幀幀翻動的篇章還歷歷在目,今年的“世界讀書日”也將如約而至,第十五屆廈門(湖裏)城市誦讀節即將拉開序幕。據悉,本屆誦讀節將以“書香湖裏·閱見美好”爲年度主題,新建全民閱讀推廣志願者隊、大學生誦讀志願服務隊,開闢家悅讀書會、青年讀書訓練營,盤點全區閱讀活動資源,建立全民閱讀活動資源庫;繼續推進三嘉悅讀體驗館、企悅書房、小區書屋等建設,將優質的閱讀服務送到羣衆家門口;舉辦“嗨,先聲派”一帶一路配音大賽、兩岸閩南童謠比賽、“湖裏Live·閱見美好”紀實訪談系列視頻拍攝、“攜手圖書館·閱讀閱幸福”系列閱讀推廣及“我的社區我的家”誦讀比賽等16大項主題活動,全方位推動全民閱讀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家庭。
閱讀本沒有終點,城區的發展也永無止境。我想,湖裏早已在老百姓的心裏埋下了一顆文化的種子,讓幸福之花開進了百姓的心裏。閱讀,還賦予不同的羣體和不同的生命一種不同的體驗,他們的人生因閱讀而綻放,在“閱”遊湖裏中得到了昇華,也獲得了內心的平靜。樂於創造、敢爲人先的湖里區,正伴着春風習習,積極傳承創新,探尋用人文記錄湖裏精神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