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2023年"新希望·心同行——乳房再造‘援’夢公益救助行動”在北京舉行。本次活動由北京燕創慈善基金會主辦,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乳房再造專業委員會承辦。該公益救助行動發起人、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教授、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分會主任委員欒傑,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黨支部書記兼祕書長夏岑燦;專家志願者代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整形外科教授、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乳房再造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胡學慶,青年醫生代表、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主任醫師付蘇,愛心企業代表、強生醫美公立醫院負責人陳青葉,專家志願者董佳生教授、韓思源教授、李比教授、史京萍教授、孫家明教授、穆大力教授、穆籣教授、王彪教授、王先成教授、宋達疆教授等出席了此次活動。本次活動由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心同行公益救助行動愛心大使、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悅悅主持。
欒傑在會上介紹,“新希望·心同行——乳房再造‘援’夢公益救助行動”旨在發動醫生志願者的力量,爲更多乳腺癌切除患者提供乳房再造支持,幫助患者解決術後生理和心理問題。該公益救助行動已走過7年,未來希望更多人關注“新希望·心同行——乳房再造‘援’夢公益救助行動,希望更多專家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中,讓更多乳腺癌患者受益,讓他們“乳”此美麗。
“新希望·心同行——乳房再造‘援’夢公益救助行動”以救助一批患者、傳播一個理念、傳授一項技術、培養一個團隊、搭建一個橋樑爲宗旨,以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分會乳房整形美容學組制定的《乳腺癌切除術後乳房再造技術指南》爲依據,開展乳腺癌術後乳房再造慈善救助活動。截至目前,該公益救助行動已經連續開展7年,有效改善了患者乳房切除術後心理,顯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夏岑燦向各位專家志願者的辛勤付出、患者的信任和愛心企業的一路陪伴表達感謝,對七年來各位同道的堅持、對乳房再造事業的執念、對這一份“餘心之所善兮”的情懷錶達敬意。
胡學慶表示,當前乳房再造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整形外科應當有所作爲。學科帶頭人應做好引導,積極培養年輕醫生,提升其職業獲得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談及慈善,胡學慶說,最大的慈善應是能夠讓患者得到優質的整形外科醫療服務,保障患者知情和接受整形外科醫生諮詢服務的基本權利。
付蘇向與會者分享了個人的從業經歷以及參加2022年度乳房再造菁英挑戰賽的比賽感受。“從病人身上我體會到了乳房再造的意義,比賽讓我更深刻地感悟到,乳房再造是一個值得深耕和精益求精的技術領域,它蘊含着整形外科的精髓,也閃耀着整形外科的靈魂。”
國家衛健委主辦的“讀講一本書”青年演講比賽特等獎獲得者、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博士研究生馬小睦在會上分享,“《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一書曾說道: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就是要促進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新時代的美好生活,不僅是追求高樓大廈蓋得有多高,更要看高樓下的人笑得有多甜,幸福感有多強。這句話讓我意識到,其實我們所從事的乳房再造事業也是在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新希望。”
患者代表汪女士分享了自己的手術經歷,並對專家團隊表示敬意與感謝,“通過乳房再造公益救助行動,使我重拾了生活的信心,點燃對新生活的期待。”
陳青葉表示,當前乳腺癌呈高發和年輕化趨勢。乳房切除後,患者不僅要適應生理變化,同時也會面臨較大的心理落差。但由於大衆對乳房再造缺乏認知和信任感,目前的乳房再造率仍較低。基於這一現狀,強生將繼續與北京燕創慈善基金會和專家志願者一起,開展乳房再造“援”夢公益救助行動,爲推動乳房再造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2023年,該公益救助行動將持續向大衆普及乳房再造科學理念,爲廣大醫生傳授先進乳房再造技術方法,促成多學科領域的交叉與協作,讓更多患者受益,重拾美麗與自信,傳遞溫暖,播撒大愛。
北京燕創慈善基金會成立於2018年9月12日,上級主管單位爲北京市民政局。基金會以“創造價值 共享健康”爲宗旨,不以營利爲目的,旨在通過公益活動,推動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爲中國健康事業貢獻力量。開展業務有資助貧困患者就醫、資助貧困學生就學、疾病篩查和預防、資助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基礎設施改善、資助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造成損害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