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特別節目播出 用心用情講好志願故事

“我們是不求回報、不求名利、不怕犧牲、勇於奉獻的廣東應急救援志願服務隊!”近日,大型情景敘事“志願廣東·做新時代文明人”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特別節目在廣東衛視播出,來自廣東全省21個地級市應急救援志願組織代表們,在舞臺上喊出了動人的志願服務宣言。

本次特別節目由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主辦,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民政廳、團省委、廣東廣播電視臺承辦。節目圍繞“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願服務精神,由《文明標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時代答卷》六個篇章組成,通過影像·情景劇、日記·情景報道劇、情景·報告劇、演講、心語、主題講述、專題短片、情景舞蹈、情景合唱等多樣化舞臺藝術,以大型情景敘事方式展現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志願服務工作的豐碩成果,生動講述廣東省廣大志願者向上向善、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

節目從戲劇創作方式入手,打造了與以往不同的全新樣態。“不同於傳統晚會節目模式,大量運用歌劇、音樂劇、話劇等戲劇呈現方式服務節目主題,成爲最大亮點。”節目總導演譚穎介紹說,“用戲劇的方式構建故事、挖掘人物,製造感動點、興奮點、幸福點,可以更加深刻、直接地將觀衆帶入到每個篇章的主題和情感當中去。”

找準典型故事,挖掘典型人物的閃光點,“自己演自己”可以說是今年特別節目創作中的一大看點。參演人員的平民化,使得形象更加可信可親,既真實、富有感染力地講好志願服務故事,也讓“大家一起來,文明更精彩”的口號真正落地生根。特別節目中創排的情景敘事展演,皆是基於海量的前期調研走訪,大膽啓用一百多名真正的志願者來演繹、塑造、還原故事中的角色,以真實傳遞真情,用真情展現真心。

演講節目《簽字》邀請全國首位器官捐獻協調員高敏來到現場,講述自己多年來踐行着生命擺渡人的使命,用八萬多小時的志願服務,在逝者和生者之間打開一條通道,讓生命得以延續的感人故事。日記·情景報道劇《攜手同心,守望香江》則通過中央援港落馬洲方艙醫院的全程駐場記者陳晨的第一視角,穿插紀實音像、戲劇舞蹈化形式,呈現51天日日夜夜的艱苦戰鬥,在這個神奇速度下,如何用平凡成就偉大。心語·儀式《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突出鄉村志願服務這一羣體,講述者由大學生、支教老師、幫扶工作隊志願者組成,他們走進田野、走進鄉村,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此外,節目還邀請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張忠德、“中國好人”潘柱升、全國道德模範趙廣軍、全國人大代表董明珠(按節目出場順序排序)等先進典型代表,作爲點題嘉賓分享自己的故事,串聯起特別節目的幾大篇章。

本次特別節目的整體結構也採用戲劇的思維方式,六大篇章既結構嚴謹、獨立成篇又漸進推進。而作爲舞臺藝術的一次創新,科技手段全息技術的使用,栩栩如生,在帶來極具畫面感和視覺衝擊力的同時,也通過營造真實場景更好地服務戲劇中的人物和情節與矛盾,爲整場節目增光添彩不少。影像·情景劇《生死不離》中,面對特大洪水災害,鍾書記與志願服務隊爭分奪秒搶險救援的場面被真實還原,觀衆在身臨其境感受緊張氣氛後不禁感動淚目;情景舞蹈《走,撿跑去》,當舞蹈與科技結合,觀衆在沉浸式體驗撿跑中更好地理解節目的時代性意義——號召大家一起投身公益,詮釋生活中志願服務“人人可爲、時時可爲、處處可爲”的理念。

近年來,廣東把建設“志願廣東”作爲提升文明程度、構築道德高度、彰顯城市溫度的重要平臺。本次特別節目,運用多樣化手段講好廣東志願服務的故事,不僅打響擦亮“志願廣東”品牌,更是讓志願服務精神不斷接地氣入人心,在全社會營造出濃厚的志願服務氛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