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公益力量 益起看見未來的光 —— 中華兒慈會瞳愛救助項目十週年活動圓滿結束

5月20日,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瞳愛救助項目十週年活動在北京環球財訊中心舉行。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理事長王林,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第十二屆、十三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馮丹藜,原空軍司令部軍訓部部長趙京波,四川省政協辦公廳二級巡視員陳軍,海淀區委衛生健康工委副書記樊中文等嘉賓及社會各界專家學者、愛心企業、公益組織及愛心人士出席活動。

中華兒慈會理事長王林表示,青少年眼健康問題是需要迫切解決的社會問題,中華兒慈會瞳愛救助項目希望彙集社會專業力量,在義診篩查、眼病救助、光源環境改善和特殊兒童關愛方面攜手並進,續寫兒童眼健康的新篇章。

全國政協委員馮丹藜在致辭中表示,自己是一個執着的政協委員,在內地堅決捍衛和保護孩子們的眼健康。十年來,作爲政協委員履職的重要部分,每年她都會提出兩三份相關提案,同時不斷聚集各方力量,可以說爲了保護兒童青少年眼健康嘔心瀝血。

四川省政協辦公廳二級巡視員陳軍表示,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必須從兒童少年做起。中華兒慈會瞳愛救助項目的大愛善舉贏得廣泛讚譽,爲國家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和大健康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讀者》雜誌社代表在致辭時表示,十年間,瞳愛救助項目凝聚社會力量,充分發揮公益組織、媒體、醫院三方的優勢,通過專業的醫療團隊下鄉入校,爲生活中偏遠地區的孩子們進行視力義診的方式,對他們進行救助,安排免費入院治療,通過《讀者》雜誌發佈治療進展,讓每分善款落到實處,讓每顆善心放心安心,也爲鄉村振興事業貢獻了力量。

中國傳媒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公益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崔煒副教授表示,將在公益傳播方面積極支持,也希望攜手各方力量,助力瞳愛救助項目越辦越好。

中華兒慈會瞳愛救助項目主任楊淙介紹,2013年6月“《讀者》光明行動”正式成立,開啓了爲中國困境弱視患兒提供免費治療之路。爲了讓更多的困境兒童受益,2017年升級爲中華兒慈會瞳愛救助項目。升級後的項目開始集結專業力量,在義診篩查、眼病救助、光照環境、殘障關懷、科普教育等方面各個擊破,更全面地開展青少年眼健康幫扶工作。

項目成立十年以來,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開展義診篩查,惠及超過550萬名兒童青少年;超過10萬名兒童收到了免費眼鏡;近1萬名眼病患兒得到了及時救助,向山村捐助了近4600盞檯燈。

本次活動以“看見·未來的光”爲主題,從“堅守光明行動”、“聚合公益力量”、“構建多元未來”三大板塊展開,全面回顧與總結了過去十年項目發展歷程,並攜手愛心企業、醫療機構、社會組織、研究機構及各界愛心人士,共同探討與完善中國兒童青少年健康發展模式,構建多元公益生態。

十年堅守,用行動呵護光明

“重擔在肩,不管多苦多難,我都會帶領團隊全力以赴、勇往直前,能幫一個是一個,能幫一批是一批。”

在“堅守光明行動”板塊,成都光彩明天兒童眼科醫院院長金國輝以“愛在光明中昇華”爲主題,講述了一線愛心醫療團隊堅持公益的初心、決心、信心和恆心。在多年的公益實踐中,金院長和他的“公益戰友”們衝破泥石險阻,穿越雪域高原,用行動堅守“送光明”的初心,用堅持呵護着每一個孩子的未來。

十年來,《讀者》光明行動深耕於兒童弱視救助領域,一直堅守着以“受益人”爲中心的理念,服務好受益人。藏族女孩澤若滿作爲受益人代表,分享了公益項目對自己的影響,她表示未來也會用自己的行動將這份愛傳遞下去。

中國航空航天飛行人員招收選拔眼科標準制定者、亞洲兒童眼科學會主席、北京光彩明天兒童眼科醫院院長李志升分享了《解決兒童青少年視力不良問題是國家戰略》,進一步闡述了兒童眼健康的重要性,並提出了要“視力篩查”“跟蹤隨訪”“醫學指導”三種方式並行管理,同時家庭防護和醫學干預也不可缺失,才能做到真正有效的近視防控。

爲了更好地在四川地區開展眼健康公益活動,中華兒慈會瞳愛救助項目與政協四川委員會、成都光彩明天兒童眼科醫院共同發起了“四川送光明”行動。

十年共建·讓公益更有力量

一個高質量的公益項目,包括精準的項目定位、成熟的運作體系、專業的執行團隊和嚴格的執行流程等。十年來,瞳愛救助項目一直在不斷嘗試自我革新,而所有努力都離不社會各界的支持。

“因爲信任,所以珍重;因爲熱愛,所以付出;因爲擔當,所以追求。”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原中國科技大學醫院院長,現任合肥名人眼科醫院院長陳林義以“光——照亮不凡的人生”爲主題,分享了他的公益歷程。從義診救助、健康科普、公益捐贈到設立獎學金,陳林義的公益之路走了三十年,彰顯了一個眼科專家的專業深度和“醫者仁心”的溫度。在他看來,公益活動從來不是心血來潮、不是一時興起,而是長期的努力與堅持。

“我會一直努力,靠近公益的光,守護公益的光,爭取成爲他人的光,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帶給更多人愛與希望。”

在公益項目品牌塑造的過程中,愛心大使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們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觸發社會關注,積聚公衆力量,把愛心傳遞出去。作爲中華兒慈會愛眼大使,演員鍾雯冠曾以公益講師的身份爲孩子們上了一堂護眼課,也一次次無私支持着項目宣傳。在守護光明的過程裏,公益不僅已經成爲了鍾雯冠生活的一部分,她自己也成爲了那道傳遞愛與希望的光。

在“我”讓公益更有力量環節中,華廈眼科醫院集團近視防控部副總監海華橋,昆明市官渡區點亮眼睛教育公益支持中心理事長楊錦,北京市視障教育資源中心副主任李晶及公益時報資深記者張明敏,共同探討如何發揮各自優勢和影響力,讓公益項目更有力量。

在此次活動中,來自北京盲人學校的7名學生現場演唱了他們參與創作的公益歌曲《勇》和《獻給自然》,美妙的歌聲震撼全場,帶領嘉賓和觀衆重新瞭解視障羣體。

近年來,華廈眼科啓動“天使明眸”等公益項目,爲全國各地的孩子們進行視力義診及科普宣教,用實際行動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今年6月,瞳愛救助項目將攜手華廈眼科的80名近視防控宣講大使在全國46城開啓“天使明眸66瞳愛行動”,進一步提升校園近視防控科普宣教。

十年展望·築起鄉村健康線

兒童眼健康的改善,離不開青少年成長環境、經濟狀況、教育資源、醫療條件等要素的綜合發展。在黨和國家的支持引導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未來,瞳愛救助項目希望聯動更多機構,優化城鄉空間資源和要素的分配,爲中國青少年健康公益構建多元、可持續的未來。

“眼健康不僅是個健康的話題,更是一個重要的發展的議題。”

北京大學中國衛生髮展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馬曉晨從證據、實施和政策等方面闡述了兒童眼健康與全民健康覆蓋。他提出,眼健康是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典型案例,未來可以形成以基層爲基礎的整合性眼健康衛生服務,來緩解中國城鄉人力資本差距導致的教育差距。

公益項目也面臨着迭代升級和持續發展的問題。這兩年,瞳愛救助項目開積極動員學校、醫院、公益機構等社會各界力量。在共築鄉村兒童“健康線”環節,天士力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李畇慧、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副祕書長楊軼、北京善無邊社會組織能力建設服務中心主任林小妹、天堂電影院公益共建計劃總策劃朱彥虎以及知名音樂人鄒頔,圍繞兒童眼健康這個核心議題,從關注融合教育、鄉村醫療、美育教育等角度,共同探討了如何激活公益創新的內驅力,爲兒童眼健康創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基金會之間絕不是競爭的關係,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基金會之間的協作網絡,能夠從整體上提高公益慈善行業的效能。在活動現場,中華兒慈會和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攜手共築鄉村兒童“健康線”。

華廈眼科醫院黨委書記、副總裁李曉峯從學歷教育培養、人才培養平臺、臨牀醫生培養體系、國內外眼科同仁學術交流等方面介紹了華廈眼科的教培體系。醫院以包容開放的態度,設置全方位的線上教育培訓課程,內容涵蓋手術技術、特檢技能、檢驗技能、醫患溝通及角塑技能,助力中國眼科人才培養。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無論多麼輝煌的成績都已成爲歷史,下一個十年,中華兒慈會瞳愛救助項目將繼續堅守初心,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推動資本向善,實現倡導機制,打造持續高效的健康公益生態矩陣,與各位公益合夥人攜手共進,共同守護每個中國兒童青少年的清澈明眸和多元未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