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應用可持續面料 協力保護生物多樣性

15分鐘,你可以用來做什麼?是買一杯咖啡?喫一餐飯?或許你想不到,大約每15分鐘,世界上就會有一種生物滅絕。爲提高全球公衆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認知及意識,聯合國將每年的5月22日定爲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從協議到協力:復元生物多樣性”。

近日,江南布衣旗下品牌“蓬馬”推出了顏色取自花草樹木的新品服飾,藉此呼籲大小“蓬友”們關注地球生物多樣性,共同成爲地球這幅天然畫作的守護者。作爲中國設計師品牌時尚公司,江南布衣始終秉承“以人爲本 以自然爲先”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關注並保護生物多樣性。

開發藏地犛牛絨

2021年,江南布衣旗下女裝品牌JNBY推出首個犛牛絨系列服飾,通過天然原材料及原始手工藝,展現自然脫落的犛牛絨的不羈之美。

作爲我國特有物種,素有“雪域之舟”之稱的犛牛常年生活在海拔4600米的雪域高原,因其耗氧低、碳排量小、食草不傷害植被根系、糞便可作肥料及植被種子傳播載體而成爲藏地生態環境平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犛牛每年春季自然脫落絨毛,迴歸土壤可自然降解,是環保可持續的紡織材料。但是,自然脫落的犛牛絨如果不加以人工收集,就會形成草原垃圾,當牛羊羣或其他動物誤食這些毛球,將會造成器官損傷甚至死亡。因此,採集、加工、應用犛牛絨不但可以增強牧民的就業技能,爲當地帶來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機會,更將會保護高原生態和藏民生活的健康循環發展。

在犛牛絨採集加工時,江南布衣也嚴格遵循可持續理念:自然脫落後採集好的犛牛絨由當地婦女提前分揀;隨後將犛牛絨放進天然雪山礦泉水浸潤,並採用獲得認證的創新環保洗滌劑進行洗滌;經過精梳、烘乾等多重工藝,通過層層篩選獲得高品質的散絨原料。據瞭解,目前江南布衣正在研發新一季的犛牛絨面料,用於製作新品服飾。

應用可持續面料

棉花、皮革、合成纖維作爲被廣泛使用的紡織原材料,其生產製造過程對土壤、水源、大氣、野生動物等“地球成員”造成了不可預計的污染與威脅。在這樣的背景下,有機纖維的種植和生產成爲支持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途徑。

針對這一現狀,江南布衣積極探索和使用可持續原材料,並在生產過程中引進先進技術以最大程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在產品面料應用方面,江南布衣不斷推進可持續棉類、萊賽爾纖維(可持續的纖維素纖維)、麻類和其他可持續纖維素纖維等多種可持續原材料的使用。2023春夏,江南布衣旗下男裝品牌速寫就使用了有機亞麻的材質。有機亞麻的生產過程嚴格遵循有機農業標準,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和轉基因種子,亞麻花自然授粉、種植亞麻有助於保持土壤肥力和結構等亞麻的自身特性均有助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恢復。

此外,江南布衣也在嘗試多種新興材料,包括 Renew, 再生尼龍等。2022年,江南布衣可持續原材料採購比例達到6.3%。至2025財年末,江南布衣承諾可持續面料比例預計將至少達30%以上。

保護生物多樣性,收穫的不僅僅是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野生動植物種羣恢復和生命延續,更是人類高質量的生存和發展。以尺寸之功,積千秋之利,江南布衣將繼續協同社會各方爲復元生物多樣性而不懈努力,構築我們更美好的地球家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