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公益峯會·健康中國行動邊會於2023年5月30日在京舉行。本次邊會由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共同主辦,邊會主題爲“社會組織參與健康中國行動的機遇與挑戰”。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綜合處處長金玉軍、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趙本志、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副祕書長劉洲鴻、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周冰、中華預防醫學會副祕書長劉霞、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副祕書長劉偉、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副祕書長楊軼、北京授漁計劃公益促進中心副主任陳肖宇、北京益生信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劉媛出席本次會議。
本次邊會還特別邀請到了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韓俊魁、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研究員紀穎、健康報健康中國傳播發展中心主任李天舒等長期致力於社會發展、健康促進研究的專家學者。此外,來自政府部門、高校、企業、社會組織、媒體等40餘人線下、7000餘人線上參加了本次會議。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副祕書長宋宏雲主持會議。
今年年初,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發佈了《健康中國行動2023工作要點》,包括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制訂印發9項政策文件、紮實推進27項重點工作、組織開展12項特色活動。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在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動員社會資源、方式方法靈活、資金募集渠道多元以及具備基金管理經驗的獨特優勢,爲健康中國行動積累項目經驗、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本次邊會聚焦在健康中國行動中的實踐與探索、機遇與挑戰,從主旨發言、報告發布、主題分享、圓桌對話等方面進行多方交流探討。爲此,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綜合處處長金玉軍和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副祕書長劉洲鴻分別在會上致辭。
在本次邊會中,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趙本志就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參與健康中國行動的實踐與探索發表了主旨演講。從一個個關乎民生健康的案例中生動詳實的闡述了我們是誰、我們爲了誰和我們想成爲誰這三個基金會一直致力回答的問題。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未來將繼續踐行增進人口福利、促進家庭幸福的立會宗旨,用包容開放的心態同更多社會組織共創共享,爲健康中國行動添磚加瓦。
作爲一家在公共服務領域和社會服務領域深耕數載的企業,北京益生信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劉媛在邊會上發佈了《社會組織參與健康中國行動的探索觀察——基於117家社會組織案例》報告,整體呈現了健康中國行動的歷史沿革和實踐脈絡、社會組織參與的發展現狀及服務路徑,爲社會組織在該領域的發展提供借鑑。
健康中國行動需要更多公益慈善力量的參與,作爲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社會組織對於推動我國健康促進、疾病預防和健康教育的發展,參與健康中國行動中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疾病預防、控制措施的實施、政策倡導和監督等建設有較大的工作空間。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韓俊魁據此進行了題爲《慈善文化視角下對社會組織參與健康中國行動內涵的理解》的主題分享,通過對慈善相關政策文本的分析,從慈善文化的視角下解讀社會組織在參與健康中國行動中的內涵。
一直以來,社會工作者作爲最後一公里的執行者,在健康中國行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橋樑作用,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周冰在主題分享中詳細介紹了中國社會工作的現狀及社會組織參與健康中國行動的思考,他提出健康領域的社會工作是社工領域和健康領域的新交集,也是“破圈”式挑戰,但在健康中國戰略推進的背景下,面對人民羣衆的巨大需求,機遇大過挑戰。
爲助力健康中國戰略,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一直以來以多種形式關注並推動着我國醫療健康水平的發展。不論是讓更多人通過健康普惠的項目得到有效的治療,還是在中西部地區關注新生兒疾病篩查方面,都做出了貢獻。在健康普惠的形式探索下,騰訊不僅充當“探索者”的角色,更是“倡導者”,不斷總結經驗擴大試點,倡導更多的地區參與到行動中來。本次邊會,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健康普惠實驗室高級總監翟家歡做題爲《騰訊健康普惠的低資源模式探索》的主題分享。她提出健康服務的均等化、均質化、普惠化是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內容。騰訊健康普惠實驗室將發揮騰訊科技與創新能力,與多方共創,助力“健康中國2030”推進。
公益組織是推動健康中國行動有序開展的重要力量。作爲其中的一員,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在健康公益服務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副祕書長楊軼在邊會上結合本機構的在健康領域深耕的工作經驗,在案例分享環節以《凝聚社會力量,將公益服務融入“健康中國行動”》爲題發言。
圓桌論壇環節的主題爲“攜手同行-社會組織參與健康中國行動的路徑與探索”,由健康報健康中國傳播發展中心主任李天舒主持。
首先,嘉賓們用幾個關鍵詞描述了社會組織參與健康中國行動的特點。
來自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研究員紀穎認爲,社會組織參與健康中國行動的特點是“多元化”的。一方面,多元化代表了社會組織是多種類型的;另一方面代表了專業與非專業的組織和個人紛紛加入到隊伍中;最後,多元化還體現在資源共建共享方面,政府、企業、組織、個人等資源主體的多元化。
來自北京授漁計劃公益促進中心副主任陳肖宇認爲,社會組織參與健康中國行動的特點是“互聯網+技術賦能”和“城鄉聯動”。
此外,嘉賓們在如何更有效的進行行業聯動方面,也根據自身組織的特點,紛紛獻計獻策。
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副祕書長劉偉用具體案例展現了公益項目需要人才綜合協同。
中華預防醫學會副祕書長劉霞就社會組織參與健康中國建設行動中的侷限性,如社會組織小、散、同質化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副祕書長李曉林以“黃手環”項目每年聯動200餘家基層社會組織爲例闡述了公益項目聯動行業和社會的重要性。除公益項目執行外,很多社會組織還可以通過行業掃描及調查研究等相關課題參與到健康中國行動中來。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在本場活動的最後啓動了“善路同行計劃”。該計劃旨在彙集社會各界的力量,打造一個強大而有影響力的公益夥伴聯盟,以共同致力於解決健康領域中的各種問題和困境,讓更多的社會組織、企業、個人等社會力量加入健康中國行動中來。
在“善路同行計劃”啓動儀式中,中國互聯網公益峯會·健康中國行動邊會圓滿結束。(文/姜天 基金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