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是花季少女,卻被自卑感壓得喘不過氣來,看到別的孩子有父母疼愛,心裏又難過又嫉妒;他,渴望上學,卻因爲腿腳殘疾無法出門,性格越來越內向,甚至拒絕與人交流……他們都是困境兒童。與同齡的孩子相比,這些孩子年幼就遭遇不幸,生活和心理都陷入困境,無法解困。
還有一羣孩子,他們的父母或雙雙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從小缺失父母關愛,稚嫩的心靈無處安放。這些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16週歲的未成年人,就是“留守兒童”。
據統計,在湘潭,困境兒童有近萬人,農村留守兒童3000餘人。他們,牽動着政府、社會組織以及無數善良羣衆的心。
擰成一股繩,形成社會保障巨大合力
“我好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去學校讀書。”幾年前,這樣普通的願望對家住湘鄉市泉塘鎮軍塘村的小博來說,就像中獎一樣難以實現。出生就患有腦癱的小博,雖然智力和同齡孩子一樣,卻因運動神經受損,無法自主行動。因爲家庭經濟困難,父母能養活小博已經不易,更難以滿足他上學的願望。到了上學年齡,小博的情況引起了村兒童主任陳平的特別關注,於是,社工和志願者來到他家中,給他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品,還送學上門,小博在家裏就能學到小學的基礎知識。後來,在陳平的奔走和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小博順利進入了附近一所小學學習,奶奶每天推着輪椅陪他上學,小博臉上的笑容漸漸多了。
與小博同村的17歲少年宇軒,是東山學校高二學生,父母先後不幸去世,和年邁的爺爺生活在一起,成了一名孤兒。失去了父母的宇軒沒有安全感,很自卑,將自己封閉起來,不願與人交流。村兒童主任陳平經常上戶走訪,與他談心,並聯合學校老師給予他特殊關愛。現在,宇軒成績優秀,開朗大方,經常獲得學校表揚。
湘潭市民政局兒童福利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困境兒童,包括家庭貧困導致生活、就醫、就學等十分困難的兒童,因自身殘疾導致康復、照料、護理和社會融入等困難的兒童,以及因家庭監護缺失或監護不當遭受虐待、遺棄、意外傷害、不法侵害等導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或侵害的兒童。像小博這樣的困境兒童,湘潭市有近萬名。
如何保障這批困境兒童的基本生活,如何引導他們擁有更健康的身心?爲此,湘潭市構建起了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4級兒童保護網絡,在全市每個街道、鄉鎮設立兒童督導員,在每個村、社區設立兒童主任。市、縣民政部門均設置內設科(股)室或安排專人。目前,湘潭市70個鄉鎮(街道)全部配備了兒童督導員,951個村(社區)全部配備了兒童主任,負責轄區範圍內困境兒童保障和留守兒童關愛工作。
每逢週末,軍塘村兒童主任陳平就會騰出時間,在“兒童之家”檢查、輔導留守兒童作業,爲他們梳頭髮、剪指甲、整理房間。每個月,她還會到村裏37位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家中走訪,及時記錄下他們的成長需求。
“前不久宇軒告訴我,他的基本生活費提高到了1100元/月,加上助學金等,現在他的生活不比其他同學差。”陳平高興地告訴我們,從2023年1月起,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從950元/月提高至1100元/月,原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家庭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比照孤兒標準發放。
織密一張網,讓黨和政府的溫暖全面覆蓋
相比失去父母的孩子,子涵的情況稍好一些。父母離異後,父親外出打工,她大部分時間和奶奶一起生活。子涵想念媽媽,經常給媽媽打電話,但媽媽不願意回來看她。因此,子涵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裏默默流淚,奶奶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對於留守兒童來說,物質需求並不是最主要的,還須有精神層面的支持。”陳平認爲,這些身處困境的孩子,大部分在性格、心理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如何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生活的信心,是目前遇到的主要問題之一。
半年前,志願者和社工來到子涵家中,開始子涵很害羞,總是躲起來,慢慢地她試着與哥哥姐姐們交流。現在,子涵完全變了個人,她歡快跳舞的身姿,精心作畫的神態,都記錄在奶奶手機的朋友圈裏,每每刷到這些視頻,陳平總是會心地笑起來。
關愛留守兒童,僅依靠村兒童主任的力量遠遠不夠。省民政廳印發的《湖南省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項目實施方案(試行)》政策文件發佈以來,鄉鎮(街道)社工站如雨後春筍般迅速遍佈湘潭市每一個鄉鎮、街道,社工開始走進千家萬戶。
湘鄉市龍洞鎮建時村15歲的李想,在小學三年級時患肌肉萎縮症,從下肢到全身逐漸失去運動能力,也無法自己進食和上廁所,自理能力基本喪失。隨着病情惡化,李想性格越來越孤僻,與他人基本無法溝通,整日坐在椅子上玩手機、玩遊戲,情緒低沉。
湘潭興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工在一次走訪中瞭解到李想的基本情況,隨後確定了服務目標,制度服務計劃,決定對李想開展幫助。今年,社工聯合婦聯、團委、志願者成功爲他舉辦了一場生日會,戴上生日皇冠的他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目前,全市各鄉鎮、街道全部建設了社工站,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納入了社工站四大服務內容,村(社區)全部建設了“兒童之家”。各鄉鎮、街道社工站社工依託“兒童之家”,利用週末、節假日等,針對留守兒童的身心特點,組織開展了心理團輔、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親子游戲、課外託管、閱讀、防溺水、防疫、安全教育、家庭教育、兒童法律法規宣講等豐富多彩的兒童關愛活動。
下好一盤棋,構建全域層級管理新架構
11歲的雲謙是雨湖區姜畲鎮姜畲村沙子組的一名困境兒童。他的父親幾年前因車禍留下後遺症,對他來說,如果有一輛自行車可以代步,那麼上學的路就會變得輕鬆多了。今年“六一”,他的“微心願”實現了,市未保中心、雨湖區民政局的工作人員把一輛嶄新的自行車送給了他。
連續幾年的“六一”兒童節,市、縣、鄉三級聯動,針對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開展送禮包、認領微心願等活動,並舉辦知識講座,開展心理輔導等,取得了良好效果。
“困境兒童、留守兒童的關愛保障工作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對這些孩子的救助不只是單一的經濟救助,更不是一時的,而應該是持續性的。”市民政局兒童福利科相關負責人表示,完善的體制機制是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順利開展的保證。一直以來,湘潭市民政局高度重視留守、困境兒童關愛工作,不斷強化留守、困境兒童心理關愛服務,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確保留守、困境兒童得到妥善監護照料和關愛保護。
市本級、湘鄉市、湘潭縣、韶山市依託救助管理站,雨湖區、嶽塘區依託民政局,全部成立了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通過提質改造、明確專人,圍繞未成年人保護機構職責積極開展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針對留守兒童心理特點開展了一系列關愛活動。如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面向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開展了“蓮心向未來”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以及“感恩生命中有你”“黨建引領 護航成長”“不負好春光 築夢心旅程”等系列心理健康知識宣講活動。
同時,湘潭市通過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孵化、選送負責人蔘加省級業務培訓、納入兒童專幹培訓範圍、開展社會組織公益創投等形式,大力支持兒童類社會組織發展。目前,湘潭市共有41家兒童類社會組織,湧現出了湘潭市同仁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湘潭市仁與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湘潭市湘童兒童公益協會、湘潭市雨湖區藍海豚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爲代表的優秀兒童類社會組織,開展了“唯愛賦能”“開繪啦”“童真繪製 社工同行”等系列留守兒童主題關愛活動。
“湘潭市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排查和監護評估項目”“湘潭市特殊兒童監護服務項目”“湘潭市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研學項目”……根據《湖南省民政廳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近幾年,湘潭市民政部門積極籌措資金開展政府購買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系列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雨湖區獲得了省民政廳兒童綜合關愛服務試點50萬元資金支持;韶山市持續開展了“童享未來”等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