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治理與古城文旅相融合 打造濱海休閒旅遊古城“新名片”

閩江口作爲福州的一部分,其海商文化源遠流長,最早可溯至公元前290年的閩越族造獨木舟,宋代以後,福州海洋文化更是一路高歌,海洋貿易及造船技術層數不窮,近代仁人志士抗倭保家,將“勵志進取”“民族自強”融入到閩江口岸兩地的靈魂中,這樣融合的文化血脈延續至今,構成了閩江入海口地區的基因與內涵。長樂區梅花鎮位於閩江口南岸,同樣擁有着從古代到現代的海洋文明氣質,梅花港也成爲溝通海內外的鏈接點之一 ,因爲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成就了梅花鎮爲東南沿海著名海防古鎮名港,福建省十強漁業重鎮。

近年來,爲弘揚閩江口傳統文化,將河湖長制工作落到實處,梅花鎮秉持“景城一體、水岸同治”的發展理念,強化海洋治理、大幅提高海岸帶海洋災害防禦能力、加強海岸帶保護修復,打造優美水岸環境,鄉村整體面貌得到顯著提升。積極配合推進五顯鼻至大鶴林場紅線外沿海防護林帶建設,項目累計徵地842.68畝,建成防護林1.9公里,有效美化岸邊環境的同時將防護功能和城市森林生態旅遊有機結合,使梅花段海岸防護林成爲一道兼具防風固沙、休閒健身、度假旅遊等功能的生態屏障和綠色長廊。

爲串聯沿閩江入海口岸環境,梅花鎮同步依託閩江河口旅遊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打造海濱路沿海健身步道,推進西施弄改造提升。延海健身步道將挖掘海洋元素,融入運動元素,沿線共計打造1公里,增加彩色自行車道及彩色旅遊觀光線,增設橙色的慢跑道及木質圍欄,提升延閩江入海口沿岸景觀。西施弄是沿岸漁民羣居地是閩江口底蘊深厚的生態人文體驗的重要節點,通過建築立面修舊如舊,增加夜景燈光等修繕方式,進一步還原閩江口周邊古漁鎮作息環境。通過水岸環境治理打造,串鱔魚灘溼地景觀片區和濱海防護林休閒度假旅遊片區,進一步構建“文旅+河湖長制”模式,打造特色漁鎮。

爲繼續探索“文旅+河湖長制”梅花模式,在五一“拾光印象 遇見‘梅’好”2023長樂鄉村文化節活動中,特別在活動真人NPC 快閃及定向越野環節,融入閩江入海口獨特抗倭文化、漁鎮文化,設置特定古城觀海點位供選手及遊客打卡,宣傳梅花特色“水”文化,讓遊客沉浸式感受閩江口梅花鎮“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靈氣活力與詩意盎然”,同時讓“水”文化傳播與文旅活動互惠互利。(通訊員 陳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