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環衛工人張建娜

【故事】張建娜在北京三里屯使館區負責清掃工作。一次一位外國友人求助,她因語言不通手足無措。爲了更好服務,40歲的她下定決心學好英語。沒有老師輔導,就跟着孩子學;沒有固定學習時間,就利用碎片時間寸積銖累。經過近10年的堅持,她已攢下十幾本筆記,可以用英語與外國人進行無障礙交流。她表示:“學習英語之後我變得更加自信了,爲大家服務讓我很幸福,也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點評】

前不久,爲外國友人指路的張建娜在社交平臺火了。一手拿着掃帚,一口流利英語,外表質樸,表達自信,這樣的形象讓網友紛紛點贊。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環衛工羣體總是在默默工作。他們起早貪黑、不畏寒暑,以自己的辛勤付出換來城市的乾淨整潔。張建娜身上的“自信感”與“國際範”,更讓我們看到了新時代環衛工人的昂揚風貌與動人風采。

身爲環衛工人,爲城市營造美麗環境固然是最重要的工作任務。張建娜想做得更多:路掃得乾淨是城市的臉面,有效的溝通交流同樣重要。環衛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師”,也是文明的“移動座標”。在維護城市清潔的同時,更好向外國朋友介紹北京、爲來往行人提供幫助,彰顯着她對工作的更高標準與更嚴要求。靠着這份精益求精與孜孜不倦,張建娜在平凡崗位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也爲“本職工作”一詞寫下新的註解。

奮鬥無止境,人生不設限。從克服困難自學英語的張建娜到對頤和園古建築如數家珍的張旭,從閒暇時用小提琴聲感動蓉城的湯道宣到義務教授武術約千人的張同會,這些“多才多藝”的環衛工人因爲“高手在民間”的故事爲人熟知,並被網友親切稱爲“掃地僧”。他們憑藉對知識的渴望、對生活的熱愛,不斷超越自我,創造人生價值,用自己的光和熱溫暖更多人。事實上,突破自我設限、不囿他人成見,才能將平凡的工作做出非凡的業績,將平淡的日子過出閃光的樣子。

正如歌曲所唱:有夢想誰都了不起。農民工朱彥軍邊打工邊讀詩,成爲《2023中國詩詞大會》的亞軍;只有初中學歷的農民馬慧娟敲下上百萬字的作品,成爲廣爲人知的“拇指作家”……他們的故事說明:有夢想、肯奮鬥,就能向着更遠的目標揚帆遠航,見識更美的人生風景。忙於生計、條件有限、青春不再,哪一個都不是妨礙追夢的理由。人生因夢想而前行、因奮鬥而成就。付出與收穫的正相關關係,正是對所有人的激勵。心中有光,腳下有路,每個人都能在追夢路上一往無前,書寫與衆不同的“人生劇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