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成爲長期生產經營的“價值引擎”——伊利構建全生命週期減碳管理模式

要:本案例描述了伊利在踐行國家“雙碳”方針,探索企業在實際生產經營中落地可持續發展理念,在頂層設計上建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三級目標體系”,研究制定雙碳目標、時間表和實施路徑,制定了2030年、2040年、2050年3個階段的具體任務。在生產經營中,伊利持續開展全生命週期的環保行動,實現從源頭控制能耗,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保護生態環境,引導全球產業鏈各個環節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影響。在產業上下游,帶動全產業鏈夥伴減碳,共建可持續發展生態圈。同時,堅持透明溝通,積極通過CDP向全球披露企業環境信息,向着“2050年前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的目標不斷邁進。

關鍵詞:伊利;全生命週期環保管理模式;可持續發展生態圈;“1250”目標;

案例正文:

綠色低碳發展是我國早就確立的新發展理念,關係到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更是人類社會健康、長久發展的要求。進入新發展階段後,我國向世界作出了“努力爭取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 實現碳達峯、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對企業而言,將可持續發展落地到實際經營活動當中也是一場從內至外,從上到下的革新。

作爲乳業行業先鋒,伊利在實踐中逐漸找到引領行業實現綠色、高效、低碳、環保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和管理體系,持續推進全生命週期環保管理模式,在牧場管理、工廠建設、製造、運輸及消費過程全程考慮並融入綠色理念,不斷探索全鏈減碳新模式,與產業鏈上下游夥伴一道踐行全方位的減碳行動,爲社會創造價值。

發揮頂層設計優勢,引領綠色發展方向

在管理上,伊利推進覆蓋全集團的可持續發展管理體系,將“董事會戰略委員會”變更爲“董事會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由董事長兼總裁潘剛擔任主任委員,下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祕書處-可持續發展聯絡員”的可持續發展管理體系,在頂層設計上爲可持續發展工作開展提供長遠保障。

在董事會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領導下,伊利積極踐行“綠色領導力”,建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三級目標體系”,研究制定雙碳目標、時間表和實施路徑,以更高的站位將綠色發展工作做實、做深、做透,讓可持續發展成爲企業的“深刻自覺”。

開展全生命週期減碳行動,降低生產經營對環境影響

伊利持續開展全生命週期的環保行動,實現從源頭控制能耗,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保護生態環境,引導全球產業鏈各個環節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影響。

第一、建設綠色牧場

伊利推行以養帶種、以種促養的“種養一體化”生態農業模式,升級打造“伊利智慧牧場大數據分析應用平臺3.0”,將數字化、智能化先進科學技術與傳統養殖業充分融合,有效減少碳排放量,助力打造“綠智能牧場”。截至2021年底,“種養一體化”覆蓋伊利合作牧場272座。

第二、打造綠色建築

伊利將綠色生態理念貫穿於建築項目全生命週期,在設計、選址、選材等環節切實考慮環境保護問題,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資源、減少污染排放。

第三、推進綠色製造

伊利積極響應碳達峯、碳中和政策,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生產、運營全過程,創新資源節約使用和循環利用技術,全面減少各類廢棄物排放,制定綠電提額、光伏發電等計劃,提升清潔能源使用率,在各個環節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截至2021年,伊利已有23家分(子)公司被工信部評爲國家級“綠色工廠”。

第四、使用綠色包裝

伊利制定《包裝可持續2025目標及實施路徑》,遵循拒絕 (REFUSE)、重複利用(REUSE)、可回收(RECYCLE)、輕量化(REDUCE)和可降解(DEGRADABLE)原則,嚴格要求產品包裝達到可再利用、可再循環、可再回收要求,研發環保包裝材料,倡導避免過度包裝,爲構築多彩的地球家園作出貢獻。2021年,伊利使用FSC認證的綠色包材246.62億包,推動92.48萬畝的可持續森林管理。以2019年爲基礎,2020-2021年,伊利產品包裝累計節約用紙12,950噸,累計節約塑料5,780噸,累計減少超過3萬噸的碳排放。

第五、採用綠色物流

伊利持續提升國五車及鐵路運輸使用佔比,降低車輛碳排放。截至2021年,國五車使用佔比73%,提高直撥發運在產品發運中的佔比,在提升服務時效的同時有效縮短產品運輸里程,降低運輸過程中能源耗用及碳排放, 截至2021年,直撥佔比提升至28%,同比上漲4%。

第六、引領綠色消費

伊利致力於爲消費者提供更環保、更低碳的綠色健康產品。截至2022年5月,伊利已經發布了5款“零碳”產品:中國首款“零碳牛奶”——伊利金典A2β-酪蛋白有機純牛奶、首款“零碳酸奶”——暢輕蛋白時光、首款“零碳有機奶粉”——金領冠塞納牧有機奶粉、首款“零碳冰淇淋”——須盡歡人間悅桃冰淇淋以及金典娟姍有機純牛奶(伊利推出的第二款“零碳牛奶”)。伊利還致力於成爲綠色消費的倡導者和引領者,引導消費者開展包裝分類回收利用,推動發展循環經濟,倡導減碳輕生活,與社會各界共享綠色生活。

第七、倡導綠色辦公

伊利引導員工將環保理念融入日常工作,倡導節約用電、節約用水、低碳出行等,截至2021年底,已連續8年開展“伊利低碳月”活動,營造勤儉節約、綠色低碳的文化氛圍,讓綠色低碳成爲每個人自覺的行動。

帶動產業鏈夥伴減碳,共建可持續發展生態圈

伊利致力於發揮行業引領價值,構建全生命週期環境管理模式,在牧場管理、工廠建設、製造、運輸及消費過程全程考慮並融入綠色理念,不斷探索全鏈減碳新模式,與產業鏈上下游夥伴一道踐行全方位的減碳行動。

第一、定標準。伊利自2010年起率先按照ISO14064標準及《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開展面向企業內的全面碳盤查。截至2021年底,伊利已經連續12年開展碳盤查,建立了整套完善的能源環保數據覈算體系。

第二、建平臺。爲了與上下游合作伙伴分享減碳經驗,伊利推進建立了全鏈減碳三大平臺——“國家乳製品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可持續發展供應鏈全球網絡”和信息化展示平臺“EHSQ管理信息系統”。

第三、育人才。伊利開設了面向供應商的“雙碳”管理培訓課。2021年11月,伊利正式成立“供應鏈能力發展中心”,爲合作供應商提供碳達峯、碳中和方面的全方位專業培訓。伊利將持續爲推進實現全鏈減碳培養人才,爲中國乳品行業邁向碳中和注入動力。

錨定“1250”雙碳目標,用實際行動帶動行業發展

自2010年起,伊利連續12年開展企業內的全面碳盤查,成爲行業內第一家開展碳盤查的企業。2022年4月8日,伊利發佈了《伊利集團零碳未來計劃》《伊利集團零碳未來計劃路線圖》,表示伊利已在2012年實現碳達峯,將在2050年前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並制定了2030年、2040年、2050年3個階段的具體任務。截至到目前,擁有了5款“零碳產品”、5個“零碳工廠”,建立了行業首個“零碳聯盟”,中國食品行業第一個“碳管理體系”、第一個水足跡認證等先後在伊利誕生。伊利正通過實施全生命週期減碳行動,向着“2050年前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的目標不斷邁進。

作爲行業領導者,在下一個戰略週期,伊利將錨定“1250”雙碳目標,積極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實現碳達峯、碳中和,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推動產業鏈共贏,實現“社會價值領先”目標。

堅持透明溝通,披露相關信息

伊利堅持透明溝通,積極通過CDP向全球披露企業環境信息。2022年5月22日,伊利首發“三報告”:《2021可持續發展報告》《2021生物多樣保護報告》和《零碳未來報告》。這是伊利第16年發佈《可持續發展報告》,第5年發佈《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首次發佈《零碳未來報告》。

2007年,伊利以“責任的力量”爲主題發佈行業第一份企業公民報告(2019年更名爲《可持續發展報告》)。2016年,伊利簽署《企業與生物多樣性承諾書》,做出9大承諾,每年發佈《生物多樣保護報告》,按照9大承諾披露實質性進展。2017年,伊利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管理體系進行全新升級,形成以“WISH”爲主要結構框架的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體系。此外,2022年,爲響應國家“3060”雙碳目標,踐行低碳發展,伊利還發布了中國食品行業首份“雙碳”報告——《零碳未來報告》,介紹伊利的減碳進展。

伊利還通過參加“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企業峯會”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等論壇,向社會各界傳遞公司減碳理念和履責動態,塑造負責任的綠色品牌形象。

實現“全面價值領先”,錨定全鏈碳中和

伊利緊跟國家“3060”雙碳目標,通過建立組織、制定戰略、創新實踐,在全生命週期綠色行動、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夥伴減碳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獲得了社會各界廣泛認可。2015年,董事長潘剛憑藉“爲可持續發展作出傑出貢獻”,成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可持續發展顧問委員會創始成員。2021年,伊利的減碳實踐成爲全球唯一農業食品業的代表企業案例,成功入選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官方發佈的首份《企業碳中和路徑圖》,爲中國乳製品企業乃至食品行業提供了有益借鑑;同年12月,伊利還作爲中國乳業唯一企業入選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佈《走向零碳 在華企業可持續發展行動》報告。

可持續發展理念已經成爲全人類的共識。伊利堅信,對企業而言,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是要兼顧短期利益與長期目標、統籌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實現個體輝煌與行業繁榮、共創商業財富與社會價值,爲全人類的健康福祉與美好生活作出貢獻。今後,伊利將繼續響應國家號召,在“全面價值領先”目標的引領下,向全產業鏈碳中和邁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