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能源正在尋找需求增長與可持續發展的平衡點

摘 要:本案例描述了西門子能源作爲一家全球能源技術企業,其業務覆蓋了發電、輸電、能源工業應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完整的能源產業價值鏈。西門子能源將可持續發展作爲核心發展戰略,積極推進氣候中立計劃,降低自身及供應鏈碳排放,並且爲全球提供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技術,與衆多合作伙伴展開應對氣候變化的探索實踐。

關鍵詞:氣候變化;節能減碳;碳排放;ESG;清潔能源

案例正文:

中國國家氣候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至8月,區域性高溫事件綜合強度已達到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部分地區高溫日數爲歷史同期最多。同期,全球各地接連不斷的極端天氣的報道也長時間持續佔據媒體的新聞版面。

世界氣象組織發佈的《2021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表明,2021年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繼續上升。報告預測,由於氣候變化,今後全球可能出現更頻繁和更極端的高溫天氣。這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全球能源需求。

一方面,當前全球能源系統正處於轉型期;另一方面,極端氣候現象頻發背景下全球能源消耗量劇增。在這樣的“兩難”境地中,我們如何在滿足能源需求增長的同時保護氣候?人們亟需找到能源利用與可持續發展這架“天平”上的平衡點。

從自身開始,切實行動

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責任,降低碳排放是有效的解決辦法。能源行業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起到引領作用。

“氣候變化影響着我們每一個人,當前的十年是關鍵的十年。我們只有迅速行動,積極投入,才能在能源體系推動根本性的變革與脫碳。”西門子能源全球首席執行官兼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克里斯蒂安·布魯赫 (Christian Bruch)在今年地球日期間表示。

西門子能源在成立之初就將可持續發展作爲核心發展戰略,重點關注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氣候行動,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以及性別平等五個領域。

基於此,西門子能源積極推進氣候中立計劃,在2020年成立時就宣佈計劃於2030年在自身業務中實現氣候中立。按照《巴黎協定》設定的1.5攝氏度溫控路線圖,西門子能源的絕對排放量(公司自身業務活動產生的直接和間接排放總和)將在2030年前下降46%。今年年初,公司進一步承諾將在2025年實現這一目標,比原計劃提前了五年。

在中國,西門子能源所有辦公場所和所屬十餘家生產性企業已於2021年全部實現100%基於綠證電力的運營,並全部制定了脫碳化路線圖,其中重點生產性企業採用屋頂光伏、熱泵等技術方式,提高在一次能源和直接供熱領域的利用率,減少能耗。

從供應商到應用端,全產業鏈行動

作爲基礎性產業,能源行業的低碳轉型是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關鍵。西門子能源不僅對企業自身的碳排放提出嚴格要求,還將節能降碳的目標帶入到供應鏈體系中。

根據西門子能源2021財年《可持續發展報告》顯示,公司供應鏈下游二氧化碳總體排放目標是到2030年前削減28%(與2019年排放水平相比較);與此同時,供應鏈上游採購額對應的碳排放強度爲0.473公噸,目標是到2030年前削減30%(與2018年排放水平相比較)。

爲此,西門子能源在中國開展了“供應商碳減排”項目,鼓勵並協助供應商制訂和實施溫室氣體減排措施。在過去一年,超過300家重點供應商已經完成供應鏈脫碳化盡職調查評估。

作爲一家全球能源技術企業,西門子能源的業務覆蓋了發電、輸電、能源工業應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完整的能源產業價值鏈。過去兩年間,公司每年投入10億歐元用於可持續能源技術研發與創新。今年3月,西門子能源宣佈投入約3000萬歐元在柏林啓動電解水制氫設備的規模化生產,以進一步推進氫能利用的經濟可行性。

同時,西門子能源還與衆多的能源企業夥伴也展開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探索實踐。2020年初,西門子能源爲香港中華電力龍鼓灘發電廠提供的總裝機容量達到550兆瓦的聯合循環發電設備投入運行。這一項目可以爲100萬家庭提供電力,同時每年減少1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種植4200萬棵樹。而中華電力也藉此將本地天然氣發電比例從30%提升到50%。

2021年,西門子能源支持北京重燃(中國重燃)、國家電投湖北分公司在荊門綠電完成實現了中國首個燃氣輪機摻氫燃燒示範項目成功投入商業運行,這也是全球範圍內首個在天然氣商業機組中進行摻氫燃燒的聯合循環、熱電聯供示範項目。目前,項目中的一臺SGT-800燃機已成功實現15%摻氫,並計劃進一步將摻氫比例提升至30%。屆時機組將具備0%-30%摻氫運行條件下自由切換的靈活性。經測試,改造後的一臺SGT-800燃機在混燒30%氫氣的情況下,每年可減少超過18000噸二氧化碳排放。

在無錫,西門子能源爲國家電網負責建設的國內首座110千伏零碳變電站(清舒站)提供了國內首批兩臺145千伏零碳無氟環保型Blue GIS高壓開關設備。預計清舒站從建設、投運到退役的全生命週期內將減少碳排放1.8萬噸。

目標一致,共同行動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幹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曾表示,“氣候行動需要行業龍頭企業發揮引領作用。”能源企業已在碳減排行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爲實現可持續發展仍需要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形成合力。例如,工業領域貢獻了約25%的全球生產總值,但同時也產生了28%的溫室氣體排放。因此,在向清潔能源轉型的過程中,工業領域有關各方開展對話、共同行動,才能最有效地應對挑戰,把握機會。

在智利最南端的麥哲倫省,立足於當地豐富的風能資源,西門子能源攜手包括跑車製造商保時捷在內的多個合作伙伴共同建設“Haru Oni”項目。該項目利用低成本的綠色風能生產氣候中立的合成燃料,這不僅能爲高碳排放的交通運輸行業提供清潔燃料,也將爲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地區提供清潔能源輸出提供巨大商機。

今年9月1日,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與西門子能源聯合倡議,攜手來自全球各行業的企業共同發起成立“工業脫碳聯盟”,以加快實現淨零排放目標,推進工業價值鏈的去碳化進程。

“面對氣候變化的複雜性,我們必須要重新思考我們的行爲、經濟和社會中的方方面面。我們需要以開放的心態,消弭侷限,開展合作,所謂‘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因此,構建合作伙伴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只有通過合作,纔可以找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加快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進程。只有通過合作,纔可以匯聚知識、資金和政策的力量,做好準備,以新的方式解決新的問題。”西門子能源全球首席執行官兼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克里斯蒂安·布魯赫 (Christian Bruch)如此表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