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伸出援手,拯救生命—向平凡英雄致敬!”活動在京舉辦。該活動由清華大學英雄文化基金、人民日報數字傳播、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急診醫學分會聯合發起,旨在弘揚見義勇爲、熱心助人的良好社會風尚。通過發現、宣傳身邊在關鍵時刻敢於伸出援手的平凡英雄,進一步在全社會中弘揚生命至上理念、弘揚互幫互助精神。
活動由“嘉賓致辭”、“向平凡英雄致敬-公衆施救年度人物揭曉及優秀民間救援力量推介”、“圓桌對話-挺起新時代的精神脊樑,讓社會公益更有力量”等環節組成。
國家應急管理部研究中心原主任、中關村安全管理技術人才發展促進會專委會常務副主任黃盛初、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資源處主任朱焱磊、清華大學英雄文化基金副理事長趙登平、人民日報數字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柴哲彬、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急診醫學分會前主委王仲進行致辭。
黃盛初在致辭中提到,國家應急管理部成立三年多來,累計組織800多次應急會商,消防救援隊伍共接近出動500多次,營救疏散遇險羣衆200多萬人次,在這些重特大災害搶險救援中,消防應急救援官兵奮不顧身,赴湯蹈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要衷心地向這些平凡而偉大的英雄致敬,我們也堅信“伸出援手·拯救生命”活動將動員和激勵社會力量和廣大民衆積極參與,在全社會中樹立生命至上理念,弘揚見義勇爲,熱心助人的良好社會風尚,爲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造福百姓,貢獻力量。
朱焱磊談到,今年該項目通過專家評審團從全國範圍內尋找到了180餘例互幫互助、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他們的湧現構成了新時代文化建設和平安中國、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對提升社會道德水準,鞏固和強化文化認同,助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未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將繼續大力支持“伸出援手·拯救生命”,爲活動發聲、助力;也希望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把注意力投向這個領域,逐漸樹立起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典範。
趙登平強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是開展“伸出援手·拯救生命”公益項目的初衷所在。在各行各業有許許多多普通的勞動者和社會人士,遇到他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能夠奮不顧身,伸手相救,就是英雄,是我們特別要褒揚宣傳的平凡英雄。他們是中華民族風雨同舟、守望相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的繼承者,是體現民族精神的基石。希望在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幫助下把“伸出援手·拯救生命”公益項目更好地開展下去。
柴哲彬認爲,人人行善是溫暖之舉和應有之義,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一個平凡英雄層出不窮的國家永遠都充滿着生機和希望。作爲人民日報傳播矩陣中的一員,人民日報數字傳播公司始終以講好平凡英雄的故事,傳播好平凡英雄的形象爲自己的最高使命。在傳播英雄的事蹟的過程中,我們始終以先進文化爲導向,以優質內容爲核心,深層次展現平凡英雄的故事,凝聚起更加強勁的精神力量。
王仲表示,急救體系也是社會體系之一,這個體系的啓動者並不侷限於專業的醫務人員,而應當是接受過急救培訓的社會公衆。只有我們的社會公衆,可以及時發現倒地遇危人員、能在黃金四分鐘進行心肺復甦並啓動120或其他的院前急救體系,我們的急救體系才真正是一個活的體系。希望藉助本次活動促進我們全社會更加重視急救,更好認識緊急醫療服務體系,推動所有人蔘與到這個體系中來。
隨後的“向平凡英雄致敬-公衆施救·年度人物揭曉及優秀民間救援力量推介”環節,共揭曉公衆施救年度人物(團隊)十例,優秀民間救援隊伍十支。
公衆施救年度人物代表單凱醫生的代領人劉穎;優秀民間救援力量個人代表張海京;優秀民間救援力量團隊首都老兵海淀田村路街道志願服務隊代表張喜忠、北京人防浩天志願者救援隊代表於志京、藍天救援隊代表何玉龍、以及浙江玉環海韻救援隊郭愛國隊長的代領人嶽世強等在現場進行分享。大家紛紛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影響身邊的人,能在關鍵時刻,有勇氣、有能力去救、敢救、會救。
在最後的圓桌論壇環節,嘉賓以“挺起新時代精神脊樑-讓社會公益更有力量”爲題進行了分享和探討。清華大學長庚醫院全科醫學部部長王仲從心肺復甦的普及之路談起,闡述了健康中國的建設離不開每一個個體的援手,公益項目的踐行之路,不僅是一條幫助他人的道路,更是一條利己之路。清華大學英雄文化基金捐贈人代表蕭迎憲女士從親身經歷出發,談到心懷感恩做公益,在活動中找尋快樂、在貢獻中追求幸福。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網絡安全法律服務中心主任、 北京網絡行業協會法律委員會祕書長王琮瑋律師則聚焦在法律專業方面,詳細闡述法律1+1援助活動、公益值班等工作,述說法律人對於公益的情懷與踐行,資深公益人張海京從自己大學畢業以後18年的援疆到多次醫療救援隊的經歷,談到自己從一而終堅持公益道路的原因,他將這一路的動力總結爲:生活在這個國家爲國家盡義務和貢獻,這是愛國人士的本能。回首這一路,張醫生更是得出了:“我們都是凡人,確實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當每個凡人都能站出來,有一分光發一分光,有一分熱發一分熱的時候,我們就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安全”。
附-2022公衆施救年度人物(團隊)(排名不分先後)
1.單凱-北京天壇醫院急診科 副主任;
2.謝宇鑫-鄭州大學體育學院 教師;
3.於逸飛-鄭州人民醫院 醫生;
4.黃麗-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牙體牙髓科 副主任醫師;
5.李永健-美團外賣先鋒騎手;
6.徐平、葉勝、劉君釗、周法庭、王智淵-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博士團隊;
7.王巍龍、陳鵬、李孟琦-紹興京越地鐵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 班組成員;
8.丁俊儒、郭昱寬-河南大學附屬中學;
9.湖南省人民醫院;
10湘雅醫學院團隊。
2022優秀民間救援力量(排名不分先後)
1.藍天救援隊;
2.浙江玉環海韻救援隊;
3.北京人防浩天救援隊;
4.深圳市公益救援志願者聯合會;
5.首都老兵海淀區田村路街道志願服務隊;
6.鄭州市星火救援隊;
7.四川省筠連縣筠愛青年應急救援隊;
8.青島西海岸新區“山海情”救援聯盟;
9.河北霸州紅十字9958救援隊;
10.新鄉市藍天救援應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