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最美革命文物守護人丨嶽靜:肩負時代使命 用心、用情守護好革命文物

革命文物承載着黨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歷史,記載了中國革命的偉大曆程和感人事蹟。革命文物需要保護和傳承,在南京市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文物藏品保護科工作的嶽靜,就是萬千革命文物守護人之一。

2011年,嶽靜來到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擔任講解員,由於具有基層社區工作經驗,加上自身的刻苦鑽研,她在從事講解工作期間表現出色,受到一致好評。2014年,她被館裏安排到文物藏品保護科擔任副科長,2020年年底,嶽靜擔任科長。

作爲長期從事革命文物保護的工作人員,嶽靜平日裏不僅負責雨花臺烈士陵園內的不可移動文物管理,比如文物的巡查、管理文物“四有檔案”,重點承擔了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館藏可移動文物藏品的徵集、鑑定、建檔、修復等保護工作。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現有館藏藏品5000餘件/套,包含文物1078件/套,是全國唯一一座綜合反映雨花英烈事蹟與精神的革命紀念館。爲不斷擴大豐富館藏文物史料,2019年,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開展了名爲“紅星計劃”的綜合性、系統性的雨花英烈史料搶救挖掘和傳承利用工程。嶽靜不僅參與了藏品徵集工作,還根據紀念館的實際情況負責起草了《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藏品徵集工作管理辦法》。

文物修復項目結項檢查

“紅星計劃”的開展,爲館內徵集了大量的珍貴史料。其中,2020年徵集到了建築大師楊廷寶先生設計雨花臺烈士陵園的手稿圖,這份手稿還入選了今年的“見證新時代——新物件裏的江蘇故事”主題活動評選;2021年新徵集到的由趙良璋烈士(野雪)作曲、其好友薛介民(海燕)作詞的曲譜《盟》手稿,這件文物今年被定級爲國家二級文物;今年徵集到1923年《新青年》季刊的創刊號;值得一提的是,從2021至今,該館工作人員還從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徵集到雨花英烈相關檔案史料7000多頁,填補了紀念館境外史料徵集工作的空白。

紀念館原文物庫房面積小、設備設施簡陋、藏品保存環境亟待改善。在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的支持下,嶽靜積極參與編制申報保護方案、爭取文物保護專項資金、落實預防性保護項目實施的每一個環節。在嶽靜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現如今的文物庫房煥然一新,每一件烈士遺物都被分類保存於適宜的環境中,館藏文物保存條件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清理庫房櫃架

記者見到嶽靜的時候,她正在改造後的文物庫房裏忙碌着,只見這裏區域劃分明確、資料擺放整齊,被分爲綜合資料區、卷宗檔案區、文物藏品區和複製品區。目前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的文物庫房根據不同類型文物所需要的保存環境要求,對其進行了分櫃保存,珍貴文物儲存於可進行微環境調控的密閉智能存儲櫃內,通過櫃門上的顯示屏可以觀察到文物所處環境的實時溫度和溼度。“一般紙質類文物溫度控制在22度,溼度保持在50%,這對文物來說是一個相對適宜的環境。”嶽靜觀察了一圈後說道:“你看,這個密閉櫃顯示循環水將要耗盡了,我們需要及時補充。”

嶽靜所在的文物藏品保護科,都是清一色的“娘子軍”,平均年齡不到30歲,提及團隊,嶽靜感慨道:“在庫房改造過程中有很多體力活,有的女同志在搬運文物過程中受了傷,但她們還是堅持工作,毫無怨言,這也爲我們開展文物保護工作提供了強大的信心。”儘管工作有些辛苦甚至枯燥,但在她看來,“革命文物保護是一項飽含感情的工作,能夠保護文物和宣傳紅色文化是我的榮幸。”

科室合影

從事革命文物保護工作的這些年,給嶽靜留下了很多難忘的人和事。嶽靜回憶,“館裏曾開展過雨花英烈近親屬口述史採集工作,我主動請纓去採訪毛福軒烈士後人毛建輝阿姨,當她回憶起自己爺爺毛福軒的革命事蹟,她幾度哽咽,讓我很是觸動。”

“希望雨花臺珍貴的革命文物都能因我們的工作得到妥善而科學的保護。希望我們能夠爲雨花英烈事蹟與精神的宣揚、爲紅色基因的代代相傳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嶽靜說道:“我只是千萬個文物守護人之一,我將繼續紮根這片熱土,用心、用情、用力守護好雨花臺珍貴的革命文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