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最美革命文物守護人丨魏薇:心存敬畏 像愛護生命一樣愛護文物

作爲革命文物守護人之一,從2020年至今,三年來魏薇每天都在和革命文物打交道。魏薇是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管理中心文物保護處處長,她對館內的每件文物都能夠做到如數家珍,“紀念館內共有文物七千多件,其中紙質類四千多件,鐵器九百多件。”魏薇說:“每一件對於我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貝。”

中國共產黨在徐州的奮鬥和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大量珍貴的革命文物,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革命文物“守護人”,以堅定的信仰守護着革命的歷史。2020年9月,按照省委、市委統一部署和要求,淮海戰役紀念館進行改造提升。魏薇負責其中的文物工作。而這也是紀念館改造提升工程中任務最重、困難最多的一項工作,非常考驗人的耐心與細心程度。面對挑戰,魏薇沒有退縮,而是帶領她的團隊迎難而上,團隊一共8人,加班加點成爲了他們工作的常態。

改造提升的工作量是巨大的,首要任務便是文字工作,館內有兩萬多件藏品、七千多件文物,魏薇帶領團隊從中梳理出可以進行展示的,“先從兩萬多件藏品中梳理出五千多件,再從五千多件中梳理出兩千多件,”魏薇介紹。最終,在團隊的努力下,歷時十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文物撤展、文物遴選、文物布展等一項項艱鉅而繁雜的工作,2021年7月,淮海戰役紀念館成功推出新展覽。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中所展出2千多件展品,有500餘件是新徵集、新挖掘,首次和觀衆見面的藏品。“其實任務就是命令,大家都說要在工作中踐行淮海戰役精神,我們沒覺得苦,就是覺得有意義。”魏薇說道。

一定要用好這裏的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淮海戰役精神發揚光大。那麼如何用好?這對於魏薇來說是一個大課題。爲此魏薇和她的團隊對館藏文物進行了系統梳理,從館藏的2萬餘件藏品中選擇具有深刻歷史價值、豐富精神意蘊的展品,做到見人見物見精神。“這個展櫃中展示的就是殘留在粟裕將軍頭部的彈片,那是在1927年武平戰鬥的時候,粟裕的頭部負傷,但是直到57年後的1984年,粟裕將軍逝世遺體火化的時候,才由他的兒子粟戎生在骨灰中篩出……”在魏薇深情的講述中,人們可以感受到革命先輩們可歌可泣的戰役精神與愛國精神。

在觀看展覽的過程中,有許多觀衆認爲文物展示內容豐富、形式新穎,他們深受教育。面對觀衆的讚譽,魏薇顯得十分謙虛。“成績屬於過去,文物工作永無止境,守護好文物,讓文物活起來。面向新時代,綻放新光芒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日常文物保養、文物展出、文物研究、文物徵集、庫房管理,這些都是魏薇的日常工作。此外,烈士補錄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魏薇告訴記者,“通過走訪親歷者、查閱相關史料、在媒體發佈烈士尋親信息等多種方式,幫助烈士‘歸隊’,讓更多英雄‘回家’,自2001年以來已完成276位烈士英名的補錄工作。”其中,2022年共接待烈士後人查詢124人次,補刻烈士姓名36人次。

革命文物保護與利用是一項長期持續的系統工程,在魏薇的不懈努力下,2022年,共徵集藏品170件/套。其中包含劉瑞龍解放戰爭時期閱讀的書籍《怎樣支援長期戰爭》、淮海戰役期間出版的各類報紙、烈士照片、戰地日記等,這些寶貴的藏品豐富了館藏,對今後的研究工作也起到積極作用。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先輩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這一勝利的見證物是革命精神的傳承。我的工作就是要心存敬畏,守護好這些文物,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愛護他們。”在魏薇看來,獲得江蘇最美革命文物守護人這個榮譽是對過去工作的一種肯定。“單位領導的重視加上團隊默默的支持,是我一直前行的動力,未來,我將更好的守護好革命先輩留下來的寶貴遺產,切實做好革命文物的守護人,革命精神的傳承人,腳踏實地,勇毅前行。”



Scroll to Top